燃料电池组件和压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2951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30
本申请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组件和压装设备,其中,燃料电池组件,包括:堆芯结构,堆芯结构包括第一堆芯结构和第二堆芯结构,第一堆芯结构设置有第一堆芯流道,第二堆芯结构设置有第二堆芯流道;端板结构,端板结构包括第一端板结构、中间端板结构和第二端板结构,第一堆芯结构设置在第一端板结构和中间端板结构之间,第二堆芯结构设置在第二堆芯结构和中间端板结构之间;中间端板结构具有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进气通道与第一堆芯流道和第二堆芯流道均连通,出气通道与第一堆芯流道和第二堆芯流道均连通。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由于电堆中部“塌腰”而导致的燃料电池电压一致性变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燃料电池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组件和压装设备


技术介绍

1、燃料电池是一种以氢为最佳燃料不经过燃烧过程而直接以电化学反应的方式,将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高效能量转换发电装置。它不经过热机过程,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实际能量转换效率高达50%至80%。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继碱性燃料电池、磷酸型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之后发展起来的第五代燃料电池,其具有工作温度较低、启动时间短、功率密度高,负载响应快、无电解液流失等特点。

2、燃料电池单片电压一致性的影响因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燃料电池堆的封装结构设计。如何将封装载荷合理,均匀地施加到电堆各单电池组件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均匀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对于单个电池而言,作用于活化区域各处的封装压力应尽量保持一致,一致性越好说明单电池各区域反应越均匀;其次是各个单电池之间的封装压力应尽量保持一致,如此各单电池双极板与膜电极之间的接触压力数值类似,各单电池气体扩散层孔隙率接近,才能保证各单电池反应物质的传输一致性,进而使得单电池电压保持在同等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料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221)设置在所述中间端板结构(22)的第一端,所述出气通道(222)设置在所述中间端板结构(22)的第二端,所述进气通道(221)包括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222)包括第一出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一堆芯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堆芯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与所述第一堆芯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堆芯流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221)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221)设置在所述中间端板结构(22)的第一端,所述出气通道(222)设置在所述中间端板结构(22)的第二端,所述进气通道(221)包括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222)包括第一出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一堆芯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堆芯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与所述第一堆芯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堆芯流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221)包括第一进气段(2211)和与所述第一进气段(2211)相连通的第二进气段(2212),所述第一进气段(2211)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进气段(2212)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进气段(2211)与所述第二进气段(2212)的连接处具有倒角,所述第二进气段(2212)的出口与所述堆芯结构(10)的流道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进气段(2212)与所述第一进气段(2211)的连接处至所述第二进气段(2212)的出口方向上,所述第二进气段(2212)的出口为横截面积逐渐缩小的缩口,倾斜角度在2°至1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71)包括多个第一固定拉杆(711),所述第二固定结构(72)包括多个第二固定拉杆(721),多个所述第一固定拉杆(7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板结构(21)和所述中间端板结构(22)通过紧固件相连,多个所述第二固定拉杆(7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端板结构(23)和所述中间端板结构(22)通过紧固件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引线结构(80)包括第一集流板(81)、第二集流板(82)、连接铜排(83)、第三集流板(84)、第四集流板(85)、第一引出铜排(86)和第二引出铜排(87),所述第一集流板(81)设置在所述中间端板结构(22)和所述第一堆芯结构(11)之间,所述第二集流板(82)设置在所述第一堆芯结构(11)和所述第一端板结构(21)之间,所述连接铜排(83)的两端与所述第一集流板(81)和所述第二集流板(82)电连接,所述第三集流板(84)设置在所述第二堆芯结构(12)和所述中间端板结构(22)之间,所述第一引出铜排(8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板(81)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吴琳原强
申请(专利权)人: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