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更新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既有建筑损伤识别及检测与设计协同作业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又一批已建成的房屋建筑逐渐进入“中老年期”,大量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建造的房屋已陆续达到或超过了原定的设计使用年限,逐渐成为存在安全隐患、可能无法继续使用的“危房”。对这类既有建筑进行检测鉴定是对其后续进行改造设计的前提。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大量老旧建筑原始资料缺失,这不仅增加了检测鉴定的难度,需要在参考资料缺失的情况下从零开始检测,还制约了后续改造设计和施工。
2、在对既有建筑开展检测与改造设计的传统方法流程中,通常按照传统外业测绘、现场损伤检测、测绘图纸的内业绘制、项目负责人出具检测鉴定报告、移交设计单位的顺序依次进行。该套流程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弊端,如对于现场人员完成检测工作后的报告编制,难免会存在疏漏,因此不得不付出额外的人力成本往返现场进行校核确认;报告审核人员及后续设计人员受限于成果的交付形式,仅能通过检测报告中给出的局部照片对照测绘图纸判断建筑物的当前损伤情况,难以快速、准确、准确地把握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既有建筑损伤识别及检测与设计协同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损伤识别及检测与设计协同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实景三维摄影技术在云端服务器完成实景投影模型的构建,将其分别与检测和设计人员共享,并应用计算机深度学习网络对建筑损伤进行自动化识别判定,获取建筑改造设计流程中检测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割裂的作业方式,使得双方协同作业,并通过各类数字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及相关检测内容的集成实现了成果的数字化交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损伤识别及检测与设计协同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景三维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建筑损伤识别及检测与设计协同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损伤识别及检测与设计协同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实景三维摄影技术在云端服务器完成实景投影模型的构建,将其分别与检测和设计人员共享,并应用计算机深度学习网络对建筑损伤进行自动化识别判定,获取建筑改造设计流程中检测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割裂的作业方式,使得双方协同作业,并通过各类数字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及相关检测内容的集成实现了成果的数字化交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损伤识别及检测与设计协同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景三维摄影拍摄方法包括以下三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损伤识别及检测与设计协同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现场情况及拍摄要求确定相机参数,所述相机参数包括焦距、画面重叠率和cmos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损伤识别及检测与设计协同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相关软件对拍摄图像进行处理与拼接,拍摄相机通过与智能手机蓝牙链接,在拍摄地同时可获取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元吉,郑昊,金艳萍,高润东,赵春雷,陈翥,刘苑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