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隧道附属设施气动效应的列车模型推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2574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测试隧道附属设施气动效应的列车模型推进装置,包括:底板上设有轨道,轨道上设有列车模型;内圈体设有限位盲孔;柔性外圈体设有滑槽,滚球同时安装至限位盲孔和滑槽中;柔性外圈体和卷筒绕设多圈拉绳,驱动机的输出转轴上设有卷筒;连接件分别与内圈体和列车模型连接;隧道模型固定在支撑壳上,轨道位于隧道模型内侧。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驱动部包括内圈体和柔性外圈体,柔性外圈体能够绕着内圈体移动;柔性外圈体与列车模型通过连接件连接,列车模型能够在轨道上行进;拉绳绕设在柔性外圈体上,驱动机带动卷筒转动,绕设在柔性外圈体上的拉绳会转移并绕设至卷筒上,拉绳能够拉动柔性外圈体快速移动,从而实现对列车模型的加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列车模型试验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测试隧道附属设施气动效应的列车模型推进装置


技术介绍

1、在测试隧道附属设施的气动效应时,需要将列车模型提升至预定行驶速度,按照预定速度运行的列车模型在经过隧道模型时,相关传感器开始对隧道附属设施以及列车模型的一系列参数进行测定,比如车速、隧道内风压以及附属设施的受力等。

2、现有的关于列车模型的推进装置,其列车模型大都自带动力,由于列车模型体积的限制,驱动功率不高,列车模型不能达到更高的运行速度,使得试验结果可靠性差;目前也有外置驱动的方式,比如利用齿轮或气动式推进,若利用齿轮推进,其一方面推进结构较为复杂,结构安装的精密度较高,另一方面,要保证可靠推进,即保证齿轮的可靠啮合,对于轨道的形状和布局均有一定的要求。而采用气动式推进,结构复杂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且一次试验结束后,其充气时间较长,不能快速地进行重复试验。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测试隧道附属设施气动效应的列车模型推进装置,使其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试隧道附属设施气动效应的列车模型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01)、支撑壳(02)、轨道(03)、驱动部以及隧道模型(12),所述底板(01)水平布置且其上板面安装有所述支撑壳(02),所述支撑壳(02)上固定有首尾闭合且水平布置的所述轨道(03),列车模型(04)行走安装在所述轨道(03)上;所述驱动部包括内圈体(05)、柔性外圈体(06)、滚球(07)、拉绳(08)、驱动机(09)、卷筒(10)以及连接件(11),所述内圈体(05)布置在所述轨道(03)的正下方,所述内圈体(05)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形状与所述轨道(0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形状相同,所述内圈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试隧道附属设施气动效应的列车模型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01)、支撑壳(02)、轨道(03)、驱动部以及隧道模型(12),所述底板(01)水平布置且其上板面安装有所述支撑壳(02),所述支撑壳(02)上固定有首尾闭合且水平布置的所述轨道(03),列车模型(04)行走安装在所述轨道(03)上;所述驱动部包括内圈体(05)、柔性外圈体(06)、滚球(07)、拉绳(08)、驱动机(09)、卷筒(10)以及连接件(11),所述内圈体(05)布置在所述轨道(03)的正下方,所述内圈体(05)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形状与所述轨道(0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形状相同,所述内圈体(05)的外侧壁开设有首尾闭合的限位槽(050),所述限位槽(050)的槽底壁开设有多个限位盲孔(0500),多个所述限位盲孔(0500)沿所述内圈体(05)的长度方向依次等距布置;所述柔性外圈体(06)套设在所述内圈体(05)外侧,所述柔性外圈体(06)的内侧壁开设有首尾闭合的滑槽(060),所述滚球(07)同时滑动嵌装至所述限位盲孔(0500)和所述滑槽(060)中,每个所述限位盲孔(0500)中均滑动嵌设有一个所述滚球(07);所述柔性外圈体(06)的外侧壁能够绕设多圈所述拉绳(08),所述驱动机(09)固定在所述底板(01)上,所述驱动机(09)的输出转轴上同轴固定有所述卷筒(10),所述卷筒(10)上能够绕设多圈所述拉绳(08),所述拉绳(08)的两端各自与所述柔性外圈体(06)和所述卷筒(10)的外侧壁固定;所述连接件(11)与所述内圈体(05)的上侧壁固定,所述连接件(11)与所述列车模型(04)可拆卸连接;所述隧道模型(12)固定在所述支撑壳(02)上,所述轨道(03)位于所述隧道模型(12)内侧,所述列车模型(04)能够穿过所述隧道模型(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试隧道附属设施气动效应的列车模型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板(13),所述立板(13)竖向固定在所述底板(01)上,所述立板(13)的上端与所述支撑壳(02)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试隧道附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同军江成马伟斌方雨菲答冶华高策程爱君韩嘉强王辰田经纬郭小雄安哲立杨旸张森李山朵陈燕马晓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