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创造涉及舞台灯散热,尤其涉及一种舞台灯的散热结构及其舞台灯。
技术介绍
1、在舞台灯光领域中,所使用的舞台灯具的功率通常都比较大,尤其是光源部位,其将一部分电能转换为可见光,另一部分电能转换为热量、红外线、紫外线等形式消耗掉,使得光源工作时经常产生大量的热量,进而使得热量传递到光源从而使光源温度过高,进而影响灯具使用效果及使用寿命,甚至会导致灯泡发白等严重后果,因此,需要对舞台灯具的光源部分进行散热。
2、对于专利公开号为cn220750076u的技术专利来说,其对于灯泡的全方位散热不够彻底,上下鳍片组之间散热效率低,不适合大功率的灯泡散热,且不利于灯泡的长时间散热,其一鳍片组的外两侧设有风扇,这不仅增大了整个散热结构体积,而且散热不构均匀,本技术对其进行进一步地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创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舞台灯的散热结构,其具有散热效率高、散热均匀以及结构紧凑的优点,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应用该散热结构的舞台灯。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创造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舞台灯的散热结构,包括有固定板、第一鳍片组、第二鳍片组和若干导热管,若干所述导热管穿设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导热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鳍片组,另一端穿过第二鳍片组,使所述固定板通过导热管分别与所述第一鳍片组和第二鳍片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鳍片组设置有用于安装发光源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鳍片组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中由内至外安装有导风件
4、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导风件主要由多个直径不一致的环形部一体成型所构成,多个所述环形部的直径尺寸沿其轴线方向逐渐增大,使相邻所述环形部的连接处形成有阶梯。
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座体,所述固定板上贯穿设置有供部分座体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座体穿过安装孔后,其一端部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中且与所述发光源固定连接,另一端部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纳槽中且与所述导风件、驱风件固定连接。
6、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座体包括有基板和固定设置在基板一端的第一散热片组,所述第一散热片组由若干第一散热片呈环形状分布所形成,所述第一散热片组的中部向上突起形成有凸起部,所述导风件沿其轴线方向贯穿设置有通口,所述导风件通过所述通口与所述凸起部相适配。
7、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基板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散热片组,所述第二散热片组由若干第二散热片相间隔地并列设置,所述第二散热片组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发光源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
8、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导风件的周面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定位缺口,所述第一散热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缺口一一对应的卡合部,所述导风件通过定位缺口与所述卡合部相对应配合。
9、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导风件的顶部相对地设置有避位缺口,所述座体上相对地设置有固定柱,所述驱风件设置有横梁部,所述横梁部横穿过所述避位缺口后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柱固定连接。
1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散热结构还设置三个鼓风机和一个扩散风扇,所述第一鳍片组设置有三个鼓风机安装槽以及一个扩散风扇安装槽,所述鼓风机安装槽均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相通,所述鼓风机对应安装在鼓风机安装槽中,所述扩散风扇安装在所述扩散风扇安装槽中,其一鼓风机与所述扩散风扇正相对,剩余两个所述鼓风机正相对。
1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驱风件为无框风扇。
12、一种舞台灯,包括有发光源以及所述的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用于给所述发光源散热。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创造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导风件用于引导驱风件驱动的气流向四周扩散;具体地,驱风件驱动外界冷气流从散热结构的端部进来,之后在导风件的引导下将扩散到第二鳍片组的四周,因此该散热结构不仅散热效率高,而且散热均匀;另外,其不需要在鳍片组外侧安装散热风扇,因此其在提高散热效率的同时还能有效减少散热结构的体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舞台灯的散热结构,包括有固定板(1)、第一鳍片组(2)、第二鳍片组(3)和若干导热管(4),若干所述导热管(4)穿设在所述固定板(1)上,所述导热管(4)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鳍片组(2),另一端穿过第二鳍片组(3),使所述固定板(1)通过导热管(4)分别与所述第一鳍片组(2)和第二鳍片组(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鳍片组(2)设置有用于安装发光源(7)的第一容纳槽(2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鳍片组(3)设置有第二容纳槽(31),所述第二容纳槽(31)中由内至外安装有导风件(4)和驱风件(5),所述导风件(4)用于引导驱风件(5)驱动的气流向四周扩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4)主要由多个直径不一致的环形部(41)一体成型所构成,多个所述环形部(41)的直径尺寸沿其轴线方向逐渐增大,使相邻所述环形部(41)的连接处形成有阶梯(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上固定安装有座体(6),所述固定板(1)上贯穿设置有供部分座体(6)穿过的安装孔(11),所述座体(6)穿过安装孔(11)后,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6)包括有基板(61)和固定设置在基板(61)一端的第一散热片组(62),所述第一散热片组(62)由若干第一散热片呈环形状分布所形成,所述第一散热片组(62)的中部向上突起形成有凸起部(621),所述导风件(4)沿其轴线方向贯穿设置有通口(43),所述导风件(4)通过所述通口(43)与所述凸起部(621)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6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散热片组(63),所述第二散热片组(63)由若干第二散热片相间隔地并列设置,所述第二散热片组(63)设置有容纳空间(630),所述发光源(7)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板(61)上且位于所述容纳空间(630)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4)的周面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定位缺口(44),所述第一散热片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缺口(44)一一对应的卡合部(622),所述导风件(4)通过定位缺口(44)与所述卡合部(622)相对应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4)的顶部相对地设置有避位缺口(45),所述座体(6)上相对地设置有固定柱(64),所述驱风件(5)设置有横梁部(51),所述横梁部(51)横穿过所述避位缺口(45)后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柱(64)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还设置三个鼓风机(8)和一个扩散风扇(9),所述第一鳍片组(2)设置有三个鼓风机安装槽(22)以及一个扩散风扇安装槽(23),所述鼓风机安装槽(22)均与所述第一容纳槽(21)相通,所述鼓风机(8)对应安装在鼓风机安装槽(22)中,所述扩散风扇(9)安装在所述扩散风扇安装槽(23)中,其一鼓风机(8)与所述扩散风扇(9)正相对,剩余两个所述鼓风机(8)正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风件(5)为无框风扇。
10.一种舞台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发光源(7)以及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用于给所述发光源(7)散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舞台灯的散热结构,包括有固定板(1)、第一鳍片组(2)、第二鳍片组(3)和若干导热管(4),若干所述导热管(4)穿设在所述固定板(1)上,所述导热管(4)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鳍片组(2),另一端穿过第二鳍片组(3),使所述固定板(1)通过导热管(4)分别与所述第一鳍片组(2)和第二鳍片组(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鳍片组(2)设置有用于安装发光源(7)的第一容纳槽(2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鳍片组(3)设置有第二容纳槽(31),所述第二容纳槽(31)中由内至外安装有导风件(4)和驱风件(5),所述导风件(4)用于引导驱风件(5)驱动的气流向四周扩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4)主要由多个直径不一致的环形部(41)一体成型所构成,多个所述环形部(41)的直径尺寸沿其轴线方向逐渐增大,使相邻所述环形部(41)的连接处形成有阶梯(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上固定安装有座体(6),所述固定板(1)上贯穿设置有供部分座体(6)穿过的安装孔(11),所述座体(6)穿过安装孔(11)后,其一端部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21)中且与所述发光源(7)固定连接,另一端部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纳槽(31)中且与所述导风件(4)、驱风件(5)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6)包括有基板(61)和固定设置在基板(61)一端的第一散热片组(62),所述第一散热片组(62)由若干第一散热片呈环形状分布所形成,所述第一散热片组(62)的中部向上突起形成有凸起部(621),所述导风件(4)沿其轴线方向贯穿设置有通口(43),所述导风件(4)通过所述通口(43)与所述凸起部(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其佑,朱杰汉,胡泽洲,陈晓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熠日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