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光源及具有该面光源的背光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2272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光源及具有该面光源的背光单元,所述面光源包括第一发光模块至第n发光模块(n是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第一发光模块至第n发光模块均具有多个发光元件以及电连接到发光元件的连接件。第一发光模块的连接件设置在限定第一发光模块的区域的角顶点(在下文中,称为旋转中心点)的附近。第i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和连接件具有由将第一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和连接件绕旋转中心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i-1)/n)×360°所限定的布局结构,其中,i是满足2≤i≤n的自然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光源及具有该面光源的背光单元,更具体地说,本发 明涉及一种面光源,在所述面光源中优化了发光模块的布局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用作液晶显示器(LCD)的背光单元的光源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 使用汞气。汞气会导致环境污染。此外,CCFL具有低响应时间和低色再现 性。CCFL不适于减小LCD面板的重量、厚度、长度和尺寸。与CCFL不同, 发光二极管(LED)对环境友好。此外,LED具有大约几纳秒的快速响应时间, 从而对视频信号流有效并且能启动脉冲驱动。此外,LED的色再现性为]00% 或更高,并且通过调节从红色、绿色和蓝色LED发射的光的量而适当地改变 亮度、色温等。此外,LED具有减小LCD面板的重量、厚度、长度和尺寸的 优点。因此,近年来,LED已经被广泛地用作LCD面板的背光单元的光源。根据光源的位置将应用LED的背光单元分为边光式背光单元和直下式 背光单元。边光式背光单元被设计为使条型(bar-type)光源位于一侧,以利用 导光板向LCD面板的整个表面发射光。直下式背光单元纟皮设计为使表面面积 与LCD面板的表面面积基本相同的面光源位于LCD面板下方,以直接向LCD 面板的整个表面发射光。图1和图2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面光源的发光模块的布局结构的俯视 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LCD面板的用于LCD面板的面光源100包括基 底101及在基底101上4安行和按列排列的多个LED 103。在这种情况下,多 个条型发光模块适当地相互连接并在左侧和右侧沿垂直方向排列,其中,每 个条型发光模块具有多个LED 103。该发光模块布局结构的局限性在于,用 于将发光模块102相互电连接的连接件104必须设置在每个发光模块102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上,并且需要大量的发光模块102来减小装置的厚度并提高亮度均匀性。为了减小所述局限性,可利用如图2所示的布局结构。参照图2,现有才支术的面光源200包括多个发光冲莫块201a、 201b、 201c、 201d、 201e、 201f、201g和201h。发光才莫块201a、 201b、 201c、 201d、 20le、 201f、 201g和201h的每个包括沿行和列二维布置的多个LED 203以及连4妄件204a(204b、 204c、204d、 204e、 204f、 204g、 204h)。在图2的布局结构中的发光才莫块和连接件的数量可比图1的布局结构中的发光模块和连接件的数量少。然而,如图2所示,当仅使用 一种LED模块201a来提高效率时,连接件204a、 204b、 204c、204d、 204e、 204f、 204g和204h在左侧和右侧线性排列,或者在内侧线性排列,因此,电布线结构不高效。因此,需要能使面光源的发光模块的布局结构最优化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面光源,在该面光源中,不仅发光模块的布局结构被最优化,而且在每个发光模块中的发光元件和连接件的布局结构也被最优化。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被设计为采用所述面光源,以通过调节光学片的布局位置来提高发光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面光源,所述面光源包括第一发光模块至第n发光模块(n是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第一发光模块至第n发光模块均具有多个发光元件以及电连接到所述发光元件的连接件,其中,第一发光模块的连接件设置在第一发光模块的区域的角顶点(在下文中,称为旋转中心点)的附近;第i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和连接件具有由将第一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和连接件绕旋转中心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i-l)/n)x360。所限定的布局结构,其中,i是满足2SSn的自然数。可以以相同的形状形成第 一发光模块至第n发光模块。第一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和连接件具有由将第n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和连接件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l/n)x360。所限定的布局结构。n可以是等于3或大于3的自然数,由第一发光模块至第n发光模块限定的形状是具有n个角的正多边形。例如,由第一发光模块至第n发光模块限定的形状可以是正方形。由第一发光模块至第n发光模块的每个限定的形状是扇形,并且由所有的第一发光模块至第n发光模块限定的形状是圓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方面,第一发光模块的多个发光元件沿彼此不同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二维布置。在这种情况下,二维布置的多个发光元件中的至少一些发光元件沿第一方向的间距可以和沿第二方向的间距可以不同,并且第 一 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限定的角可为(l/n)x360。。此外,第一方向可与第一发光模块和第二发光模块之间的边界线平行,第二方向可与第 一发光模块和第n发光模块之间的边界线平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包括基底;面光源,包括设置在同一表面上的第一发光模块至第n发光模块(n是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第一发光模块至第n发光模块的每个具有多个发光元件以及由,沐3在?il所i术劳并,开,体的冻^林.^ —《去,模地连接件设置在限定第一发光模块的区域的角顶点(在下文中,称为旋转中心点)的附近,并且第二发光模块至第n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和连接件具有由将第一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和连接件绕旋转中心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l/n)x360。所限定的布局结构;漫射片组件,设置在面光源上方并均匀地漫射来自面光源的光。从面光源的发光元件的顶表面到漫射片组件的距离可比相邻的发光元件之间的距离大。背光单元还可包括设置在基底上以反射由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反射层。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征和其它优点将被更清楚地理解,其中图1和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面光源的发光模块的俯视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光模块的布局结构的示意性俯视图4A和图4B是图3的发光模块的旋转布局结构;图5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面光源的发光模块的布局结构的示意性俯视图6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面光源的发光模块的布局结构的示意性俯视6图7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面光源的发光模块的布局结构的示意性俯视图8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面光源的俯视图;图9是根据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本专利技术不应^f皮理解为局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而是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且将把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示出的清楚,夸大了元件的尺寸。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发光模块的布局结构的示意性俯视图,图4A如图条阁? &若—去.模块的^,争布局结寸勺。参照图3,根据实施例的面光源300包括第一发光模块301a、第二发光模块301b、第三发光模块301c和第四发光模块301d。第一发光模块301a、第二发光模块301b、第三发光模块301c和第四发光模块301d的每个包括多个发光元件303和一个连接件304a(304b、 304c、 304d)。多个发光元件303沿行和列二维地排列,以限定发光区。具体地说,当发射白光的发光二极管(LED)被用作发光元件303时,面光源300可被用作背光单元或发光装置。第一发光模块301a、第二发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光源,包括: 第一发光模块至第n发光模块,其中n是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第一发光模块至第n发光模块均具有多个发光元件以及电连接到所述发光元件的连接件, 其中,第一发光模块的连接件设置在限定第一发光模块的区域的角顶点附近,所 述角顶点称为旋转中心点; 第i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和连接件具有由将第一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和连接件绕旋转中心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i-1)/n)×360°所限定的布局结构,其中,i是满足2≤i≤n的自然数。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8-8-14 10-2008-00801771、一种面光源,包括第一发光模块至第n发光模块,其中n是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第一发光模块至第n发光模块均具有多个发光元件以及电连接到所述发光元件的连接件,其中,第一发光模块的连接件设置在限定第一发光模块的区域的角顶点附近,所述角顶点称为旋转中心点;第i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和连接件具有由将第一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和连接件绕旋转中心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i-1)/n)×360°所限定的布局结构,其中,i是满足2≤i≤n的自然数。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其中,以相同的形状形成第一发光模块 至第n发光模块。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其中,第一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和连接 件具有由将第n发光模块的发光元件和连接件沿与所述第i发光模块的旋转 方向相同的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l/n)x360。所限定的布局结构。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其中,n是等于3或大于3的自然数, 由第一发光模块至第n发光模块限定的形状是具有n个角的正多边形。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其中,由第一发光模块至第n发光模块 限定的形—状是正方舉。— — ------—————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其中,由第一发光模块至第n发光模块 的每个限定的形状是扇形,并且由所有的第一发光模块至第n发光模块限定 的形状是圆形。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其中,第一发光模块的多个发光元件沿 彼此不同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二维地布置。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光源,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亨元金重镒李元淇白昌勋郑吉完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