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外循环管路定位器。
技术介绍
1、体外循环技术是利用管路将患者体内静脉血引流至储血室,经人工泵的动力系统泵入人工氧合器进行过滤,气体交换,温度温度控制,完成氧合变温后经管路输回至体内动脉系统的生命支持技术。在体外循环过程中,由于人工心肺装置取代了人体心肺功能,因此也称心肺转流,体外循环机也称为人工心肺机。进行体外循环的目的是在维持全身组织器官的血供,氧供情况下给心脏外科手术提供一个无血的清晰视界,使实施心脏直视手术成为可能。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体外循环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展,不仅在心脏、肝、肾、肺等大血管手术中获得应用,在肿瘤治疗、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的生命支持方面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技术。
2、体外循环在操作使用时,需要使用到大量的管路,例如机体与储血室、储血室与氧合器、氧合器与动脉血泵之间,均需以管道相连接。除插管部分外,一般静脉重力虹吸引流使用内径12.7mm(1/2吋)的管道,向主动脉供血使用内径9.5mm(3/8吋)的管道,心内吸引回收血液使用内径6.4m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循环管路定位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右侧经前后轴向的转柱(2)转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支撑筒(3),底座(1)上开设有开口朝上且左端与外部连通的让位槽(4),支撑筒(3)可摆动至让位槽(4)内,支撑筒(3)内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支撑柱(5),支撑柱(5)上端固定有U形的连接块(6),连接块(6)凹口内经两个前后轴向的连接柱(7)转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摆动杆(8),摆动杆(8)左端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传动柱(9),传动柱(9)左端固定有U形的固定块(10),固定块(10)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均布的排线装置,多个相邻的排线装置之间互相拆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循环管路定位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右侧经前后轴向的转柱(2)转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支撑筒(3),底座(1)上开设有开口朝上且左端与外部连通的让位槽(4),支撑筒(3)可摆动至让位槽(4)内,支撑筒(3)内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支撑柱(5),支撑柱(5)上端固定有u形的连接块(6),连接块(6)凹口内经两个前后轴向的连接柱(7)转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摆动杆(8),摆动杆(8)左端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传动柱(9),传动柱(9)左端固定有u形的固定块(10),固定块(10)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均布的排线装置,多个相邻的排线装置之间互相拆卸连接,与固定块(10)相邻的两个排线装置和固定块(10)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循环管路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柱(2)上同轴固定有蜗轮(18),底座左(1)上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且与蜗轮(18)啮合的蜗杆(19),蜗杆(19)右端贯穿底座(1)且设有转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循环管路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筒(3)上端转动连接有转环(20),转环(20)与支撑柱(5)螺纹连接,支撑柱(5)内开设有上下方向的导向槽(21),支撑筒(3)内固定有上下方向且与导向槽(21)滑动连接的导向柱(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循环管路定位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柱(7)相对端分别与摆动杆(8)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柱(7)相背端与连接块(6)转动连接且固定有限位齿轮(23),连接块(6)内滑动连接有u形的限位块(24),限位块(24)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齿槽,限位齿轮(23)可插入其对应侧的齿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循环管路定位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华,王祺,樊宗铭,陈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胸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