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丙烯基镀铜复合集流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集流体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部分,集流体薄膜主要有金属箔,如铜箔、铝箔、镍箔等,这些金属箔容易刺穿,导致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频发。复合集流体材料是一种“三明治”结构,内层为聚合物,两侧为金属导电层。复合集流体由于聚合物薄膜的绝缘性,当电池温度升高时,可以阻断电流,从而极大提升电池安全性。复合集流体的聚合物薄膜种类有pet(聚酯)、pi(聚酰亚胺)、pp(聚丙烯)等(cn 116666547 a)。pet已经被证实,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会发生溶胀,导致电池容量断崖式下降,已经被各大电池厂抛弃;pi薄膜成本极高,目前尚未开始验证;pp薄膜由于不含酯基等活性基团,不会有溶胀风险,而且pp薄膜的成本极低,具有推广价值;但是金属膜与pp之间的附着力较弱,在电池循环过程中,由于热胀冷缩,金属层容易从pp薄膜脱落,从而导致电池失效,因此,如何在pp表面构建高附着力金属膜,是制备pp基复合集流体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pp基复合集流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磁控溅射+电镀(cn 114597418 a),即先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pp表面溅射铜籽晶层,然后电镀铜加厚,该工艺对厚度超过6μm的pp而言比较有效,但当pp膜厚降低到4.5μm及以下时,磁控溅射的高温导致pp膜被融化,pp基复合集流体的良率较低,与6μm厚纯铜箔相比,不具成本优势,因此,低温工艺是pp基复合集流体制备的不二选择。
3、pp基集流体的低温制备主要依靠化学镀金属作为籽晶层,
4、表面改性的原理是在pp膜表面嫁接活性基团,活性基团与金属膜之间有化学键作用,这样可以在粗化程度不大的情况下,提升金属与pp膜的附着力。活性基团的密度越大,则附着力越强。要提升pp表面活性基团的密度,一方面接枝层与pp膜要结合得紧密,另一方面,接枝层上的活性基团数目要尽可能多。
5、原始的pp膜表面几乎没有可嫁接的活性基团,通常是用电晕或等离子体处理,提升pp膜表面的亲水性,导致亲水性提升的缘由是氧自由基,与水接触后生成羟基,羟基能与其他物质,如硅烷偶联剂发生化学反应,实现pp膜的表面改性。
6、硅烷偶联剂,如kh550,其与pp膜反应的基团是三(甲氧基)硅烷,比其末端的氨基要大得多,由于体积效应及位阻效应,导致kh550改性后pp膜表面氨基的数量有限,进一步限制了氨基与金属膜的化学键数,结果是金属膜与pp膜的附着力不强,不能用于锂离子电池复合集流体。
7、如果能在第一层硅烷偶联剂上,嫁接更多的活性基团,形成更多的活性点位,更丰富的基团种类,则能从原理上提升金属与pp膜的附着力,从而提升聚丙烯基复合集流体材料的可靠性,以及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容量。
8、本专利技术基于上述原理,先用等离子体处理pp膜薄膜,形成氧自由基,再与(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反应,嫁接接枝层,接枝层的末端是环氧基,环氧基再与己二胺的氨基反应,己基胺和环氧乙烷反应首先是酸性开环,然后是质子氢和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结合,然后c-o键断裂形成碳正离子,然后n上的孤对电子再进攻碳正离子,最后脱去一个质子完成反应,这时氨基是外层基团;然后外层氨基与1-(吡啶-2-基)乙酮的羰基发生缩合反应,将(吡啶基接枝到pp膜的表面,与kh550的氨基相比,吡啶基的体积更大,pp膜表面的基团覆盖密度更大。此外,上述接枝带来的基团总类更多,如环氧基、氨基、酰胺基、吡啶基等,对提升金属与pp膜的附着力都会有所帮助,从而从理论上而言,具有提升金属与pp膜附着力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出一种聚丙烯基复合集流体材料的制备方法,以解决总厚度≤6.5μm的锂离子电池用复合集流体的可靠性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出聚丙烯基复合集流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3、(1)薄膜清洗:将2~4.5μm厚的聚丙烯薄膜依次用去离子水、乙醇及丙酮淋洗,烘干,再置于氧等离子体清洗机中,设置功率为50~100w,气压为50~100pa,清洗时间为10~20分钟,得干净聚丙烯薄膜;
4、(2)分子接枝:将干净聚丙烯薄膜置于质量百分浓度为1~2%的(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苯溶液中,室温放置5~10分钟,取出,用氮气吹干,再置于烘箱中,于70~85℃烘烤30~60分钟,冷却;再将薄膜置于质量百分浓度为3~5%的己二胺甲苯溶液中,加热至50~60℃,放置2~3小时,取出,用氮气吹干;再将薄膜置于质量百分浓度为5~10%的1-(吡啶-2-基)乙酮甲苯溶液中,加热至50~60℃,放置2~3小时,取出,用氮气吹干,得接枝聚丙烯薄膜;其中,(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苯溶液的溶质为(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溶剂为甲苯;其中己二胺甲苯溶液的溶剂为己二胺,溶剂为甲苯;其中1-(吡啶-2-基)乙酮甲苯溶液的溶剂为1-(吡啶-2-基)乙酮,溶剂为甲苯;
5、(3)催化活化:将接枝聚丙烯薄膜浸入离子钯活化液中5~10分钟,取出,氮气吹干,再置于还原剂溶液中2~3分钟,取出,用去离子水淋洗,得活化聚丙烯薄膜;其中,离子钯活化液中各组分及浓度为:氯化钯0.2~0.5g/l,2-氨基吡啶1~2g/l,乙二醇1~2g/l,氯化铵10~15g/l,余量为去离子水;其中,还原剂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3%,溶质为硼氢化钠、硼氢化钾及二甲氨基硼烷中的任意一种,溶剂为去离子水;
6、(4)表面金属化:将活化聚丙烯薄膜置于化学镀镍溶液中,于60~80℃放置10~20秒,取出,用去离子水淋洗,再置于铜电镀液中,电镀电流密度为1~3a/dm2,室温电镀时间为3~5分钟,取出,依次用去离子水、乙醇及丙酮淋洗,用氮气吹干,置于真空烘箱中,于50~60℃退火3~5小时,冷却,得聚丙烯基复合集流体材料;其中化学镀镍溶液的组分及浓度为:硫酸镍5~10g/l,次亚磷酸钠5~10g/l,焦磷酸钠25~50 g/l,25%浓氨水5~10ml/l,余量为去离子水;其中铜电镀液的组分及浓度为:羟基亚乙基二膦酸120~150g/l,硫酸铜30~35g/l,氢氧化钾25~30g/l,酒石酸钾钠25~30g/l,硝酸钾5~6g/l,余量为去离子水。
7、利用锂离子电池测试系统,依据标准gb/t 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 测试聚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丙烯基复合集流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基复合集流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丙烯基复合集流体材料的性能是依据标准GB/T 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利用锂离子电池测试系统测试,在25°C、1C充放电速率、100%放电深度和3.4个大气压下,实现800次循环后,测得放电容量≥初始容量的9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基复合集流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丙烯基复合集流体材料的镀层附着力是依据标准GB/T 4677.7-1984 “印制板镀层附着力试验方法 胶带法”,利用胶带进行测试,无金属脱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丙烯基复合集流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基复合集流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丙烯基复合集流体材料的性能是依据标准gb/t 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利用锂离子电池测试系统测试,在25°c、1c充放电速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龙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复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