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源热泵,具体的,涉及一种气悬浮地源热泵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1、地源热泵技术的实质就是利用钻井机在大地钻孔,然后向孔中埋设由pe塑料制成且专业上称为地埋管换热器的u型管,之后向地埋管换热器中注入换热介质,换热介质通常为水,通过该换热介质与大地间的热交换而从大地吸收热量或冷量,然后换热介质将该热量或冷量通过热交换的方式提供给地源热泵机组中的冷媒,之后地源热泵机组再将经过热交换后升温或降温的冷媒提供给安装在室内空间的空调器,在空调器中该冷媒将与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将室内空间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下。即地源热泵系统是由彼此通过管路相连的地源热泵机组、构成空调系统的多台空调器和构成地埋系统的多组地埋管换热器组成,其中地源热泵机组安装在机房内,多台空调器设置在需要温度调节的建筑物内不同室内空间中,而多组地埋管换热器则埋设在大地土壤中。但现有技术的地源热泵在使用过程中热交换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气悬浮地源热泵换热系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地源热泵在使用过程中热交换效率低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气悬浮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包括
4、机架,
5、气悬浮压缩主机,所述气悬浮主机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具有进口和出口,
6、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具有第一换热腔,所述第一换热管用于伸入至地下与地底进行换热,
7、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腔内,所述第二换
8、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腔一端所述出口连通,另一端所述换热器连通,所述换热器还与所述进口连通,
9、连接件,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均为若干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换热管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换热管也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相对所述连接件转动设置。
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端部固定件,所述端部固定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连接件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端部固定件,所述端部固定件具有环形卡槽,
11、所述第二换热管为涨管,包括涨件,所述涨件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两端均滑动在所述环形卡槽,且所述涨件为若干个圆周排列,若干个所述涨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换热腔。
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涨件外壁具有第一刮部,所述涨件涨大或缩小后,所述第一刮部与所述第一换热腔抵接或取消抵接,
13、所述涨件内壁具有第二刮部,一个所述涨件的所述第二刮部压设在相邻另一个所述涨件的所述第二刮部上。
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涨件一侧具有插槽,另一侧具有插部,所述插部用于插入至相邻另一个所述涨件的所述插槽,所述插槽的内壁具有第一钩部,所述插部的外壁具有第二钩部,所述第二钩部位于所述插槽内,所述第一钩部用于挡住所述第二钩部。
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之间形成换温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若干所述换温腔之间的连通,所述第二通孔用于若干所述第二换热腔的连通。
1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端部固定件具有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环形卡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为环锥形槽,所述所述环形卡槽为所述环形卡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安装,所述所述环形卡槽用于所述端部固定件的安装。
1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刮部为螺旋形。
1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19、快接件,所述快接件设置在所述出口上,最端部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快接件连接。
2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快接件具有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换温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二换热腔连通,所述出口通向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底部设置有瞳孔阀,所述快接件具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用于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的连通,还包括
21、挡板,所述挡板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挡板转动后挡住或打开所述第三通孔。
2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23、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快接件上,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转动件上,所述转动件转动后所述瞳孔阀打开或关闭,所述瞳孔阀打开时所述挡板关闭所述第三通孔。
24、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25、本专利技术中设计了机架,机架为整个系统的支撑结构,用于承载气悬浮压缩主机和其他组件。气悬浮压缩主机设置在机架上,具有进口和出口,采用气悬浮技术,减少了机械摩擦,提高了压缩效率和系统寿命。第一换热管用于伸入地下与地底进行换热,其内部设置有第二换热管,第二换热管与气悬浮压缩主机的出口和换热器相连,形成了高效的双重换热结构。换热器与第二换热管的另一端及气悬浮压缩主机的进口相连,用于回收和预热循环介质,提高系统整体的热交换效率。连接件用于连接多个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使得整个换热系统可以扩展,适应不同的热负荷需求。第二换热管相对连接件转动设置,允许其在地底换热时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工作原理:气悬浮压缩主机通过压缩和循环冷媒,将热能从地底提取或排放,第一换热管深入地下,与地底进行热交换,第二换热管在第一换热管内部进行第二次热交换,两次热交换提高了热交换效率,相较于常规的单次热交换,二次热交换提高交换效率的原因在于第二换热管外侧与第一换热管之间的冷媒介质可以将地热进行收集,收集后的冷媒介质为恒温介质,恒温后冷媒介质通入第二换热腔内,此时第二换热腔的介冷媒介质可以与第一换热腔的冷媒介质进行热交换。换热器则回收循环介质的热量,同时可以预热进入气悬浮压缩主机的冷媒,减少了主机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整体系统的能效。本实施例的气悬浮地源热泵换热系统,通过气悬浮技术和双重换热管设计,实现了高效能的地源热交换,不仅提高了系统的热交换效率,还降低了运行成本和维护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悬浮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悬浮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部固定件(7),所述端部固定件(7)设置在所述连接件(6)上,所述连接件(6)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端部固定件(7),所述端部固定件(7)具有环形卡槽(7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悬浮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涨件(8)外壁具有第一刮部(801),所述涨件(8)涨大或缩小后,所述第一刮部(801)与所述第一换热腔(301)抵接或取消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悬浮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涨件(8)一侧具有插槽(803),另一侧具有插部(804),所述插部(804)用于插入至相邻另一个所述涨件(8)的所述插槽(803),所述插槽(803)的内壁具有第一钩部(805),所述插部(804)的外壁具有第二钩部(806),所述第二钩部(806)位于所述插槽(803)内,所述第一钩部(805)用于挡住所述第二钩部(80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悬浮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悬浮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固定件(7)具有第一安装槽(703)和所述环形卡槽(701),所述第一安装槽(703)为环锥形槽,所述所述环形卡槽(701)为所述环形卡槽(701),所述第一安装槽(703)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3)的安装,所述所述环形卡槽(701)用于所述端部固定件(7)的安装。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悬浮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刮部(801)为螺旋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悬浮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气悬浮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接件(9)具有第一腔体(901)与第二腔体(902),所述第一腔体(901)与所述换温腔(603)连通,所述第二腔体(902)与所述第二换热腔(401)连通,所述出口通向所述第二腔体(902),所述第二腔体(902)底部设置有瞳孔阀(903),所述快接件(9)具有第三通孔(904),所述第三通孔(904)用于所述第一腔体(901)与所述第二腔体(902)的连通,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气悬浮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悬浮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悬浮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部固定件(7),所述端部固定件(7)设置在所述连接件(6)上,所述连接件(6)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端部固定件(7),所述端部固定件(7)具有环形卡槽(7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悬浮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涨件(8)外壁具有第一刮部(801),所述涨件(8)涨大或缩小后,所述第一刮部(801)与所述第一换热腔(301)抵接或取消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悬浮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涨件(8)一侧具有插槽(803),另一侧具有插部(804),所述插部(804)用于插入至相邻另一个所述涨件(8)的所述插槽(803),所述插槽(803)的内壁具有第一钩部(805),所述插部(804)的外壁具有第二钩部(806),所述第二钩部(806)位于所述插槽(803)内,所述第一钩部(805)用于挡住所述第二钩部(80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悬浮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具有第一通孔(601)和第二通孔(602),所述第一换热管(3)与所述第二换热管(4)之间形成换温腔(603),所述第一通孔(601)用于若干所述换温腔(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贲智群,于世山,钱海卫,孟帅,贲可为,卢小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知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