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介入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1253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19
本技术提供一种管状介入构件,包括导管、套设且连接于所述导管的远端的球囊,所述管状介入构件包括与所述球囊相对应的球囊段、连接于所述球囊段远端的远端管段、位于所述球囊段的近端的近端管段;所述管状介入构件还具有使所述远端管段与所述球囊段能够相分离的远端解脱部、使所述近端管段与所述球囊段能够相分离的近端解脱部;能够有效避免栓塞剂返流过多超过远端解脱部甚至粘连球囊时出现难以拔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状介入构件


技术介绍

1、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ovenous malformation,avm)是颅内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疾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血管内栓塞以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血管内栓塞能够封闭avm病灶,减小avm体积,阻断动脉瘤以及瘘管,提高手术以及放射治疗的安全性。

2、近年来,随着栓塞材料和技术的进步,应用新型液体栓塞剂(onyx、phil等,下称“胶”)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已成为治疗脑avm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少量栓塞剂的返流,以阻断近端供血动脉,以保证后续的栓塞剂能够更好的向目标位置弥散。但是返流的栓塞剂可能造成多种风险,一是返流进入正常脑组织的供血动脉导致脑梗,另一方面会粘滞导管,使导管无法拔除,或在拔管中导致血管破裂出现出血风险。而由于担心这两种风险的发生又会导致返流的不足,无法使栓塞剂充分向病灶内弥散,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3、头端可解脱设计的微导管(detachable tipmicrocatheter,dtm)近年已被应用于临床,并显著降低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状介入构件,包括导管、套设且连接于所述导管的远端的球囊,所述管状介入构件包括与所述球囊相对应的球囊段、连接于所述球囊段远端的远端管段、位于所述球囊段的近端的近端管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介入构件还具有使所述远端管段与所述球囊段能够相分离的远端解脱部、使所述近端管段与所述球囊段能够相分离的近端解脱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介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包括内管主体、连接于所述内管主体的远端的头端管、套设于所述内管主体外的外管,所述外管包括用以连接球囊的球囊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球囊连接段的近端的输送段;所述头端管形成所述远端管段,所述远端解脱部设于所述头端管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介入构件,包括导管、套设且连接于所述导管的远端的球囊,所述管状介入构件包括与所述球囊相对应的球囊段、连接于所述球囊段远端的远端管段、位于所述球囊段的近端的近端管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介入构件还具有使所述远端管段与所述球囊段能够相分离的远端解脱部、使所述近端管段与所述球囊段能够相分离的近端解脱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介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包括内管主体、连接于所述内管主体的远端的头端管、套设于所述内管主体外的外管,所述外管包括用以连接球囊的球囊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球囊连接段的近端的输送段;所述头端管形成所述远端管段,所述远端解脱部设于所述头端管与所述内管主体之间;所述近端解脱部包括设于所述球囊连接段的近端的外管解脱部、设于所述内管主体的内管解脱部,所述内管解脱部与所述外管解脱部沿所述导管的径向对齐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状介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介入构件还包括用于使所述近端解脱部解脱的解脱机构,所述解脱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导管近端处的供电电源、设于所述外管解脱部的第一加热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加热环与所述供电电源的第一导丝、设于所述内管解脱部的第二加热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加热环与所述供电电源的第二导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状介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环为沿所述球囊连接段的周向螺旋缠绕的螺旋圈,所述第二加热环为沿所述内管主体的周向螺旋缠绕的螺旋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状介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为单层的高分子管,所述第一加热环以及所述第一导丝均埋设于所述外管的管壁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状介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主体包括外层、设于所述外层的内侧且自所述内管解脱部的近端侧延伸至所述外层的近端的内层、设于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之间的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兰军蒋阳阳丁瑞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加奇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