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管连接处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1011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1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引流管连接处保护装置,包括圆筒状的套筒,所述套筒由两个对称的半圆筒壳合抱构成,且两个所述半圆筒壳之间为磁吸卡嵌连接,所述半圆筒壳内侧居中部位具有半圆弧形状且与硬质盘状接头对应的限位卡槽,同时所述硬质盘状接头外直径大于套筒内直径且小于限位卡槽内直径,所述半圆筒壳两端还固定于端盖,通过将盘状接头放入其中一个半圆筒壳的限位卡槽内,然后再将另一个半圆筒壳与之合抱,在磁铁槽和磁铁块的配合下形成快速连接,使得套筒形成一个牢固的保护体,同时,位于两侧的弹性垫衬可对筒内的引流管和连接管形成强力挤压,使得连接处更加稳固不易脱落,有效防止了引流管连接部位发生弯折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引流管连接处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1、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引流管主要用于导尿、伤口导脓,胸腔、脑腔、胃肠道和胆道等都有应用。

2、在实际使用中,留置患者身体内的引流管的外端会延伸并裸露在身体外部,在每次引流时均需要医护人员将带有硬质盘状接头的中转连接管与引流管相连接,而带有硬质盘状接头的引流管部位很容易被患者做翻身和扭动动作时而压在身下,由于硬质盘状接头的直径远大于引流管,且因结构特殊,在使用时容易造成引流管的接头部位出现弯折,并导致引流管出现阻塞甚至完全堵塞,不利于引流治疗的顺利进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现有技术一般是采用纱布或胶带对引流管的连接头处进行层层缠绕包裹,起到加固和防弯折的效果,但是很多患者需要经常更换引流袋,这样就需要医护人员进行繁琐的换装操作,明显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占用医疗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流管连接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状的套筒(10),所述套筒(10)由两个对称的半圆筒壳(20)合抱构成,且两个所述半圆筒壳(20)之间为磁吸卡嵌连接,所述半圆筒壳(20)内侧居中部位具有半圆弧形状且与硬质盘状接头对应的限位卡槽(21),同时所述硬质盘状接头外直径大于套筒(10)内直径且小于限位卡槽(21)内直径,所述半圆筒壳(20)两端还固定于端盖(30),所述端盖(30)轴心部位还具有避让孔(31),所述半圆筒壳(20)内部且位于限位卡槽(21)两侧嵌合固定有半圆状的弹性垫衬(40),且所述弹性垫衬(40)的内直径小于引流管外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管连接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状的套筒(10),所述套筒(10)由两个对称的半圆筒壳(20)合抱构成,且两个所述半圆筒壳(20)之间为磁吸卡嵌连接,所述半圆筒壳(20)内侧居中部位具有半圆弧形状且与硬质盘状接头对应的限位卡槽(21),同时所述硬质盘状接头外直径大于套筒(10)内直径且小于限位卡槽(21)内直径,所述半圆筒壳(20)两端还固定于端盖(30),所述端盖(30)轴心部位还具有避让孔(31),所述半圆筒壳(20)内部且位于限位卡槽(21)两侧嵌合固定有半圆状的弹性垫衬(40),且所述弹性垫衬(40)的内直径小于引流管外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管连接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0)的一侧半圆筒壳(20)长直面设置有多个磁铁槽(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诺德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