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皂角豆象活虫收集,具体为一种方便控制取虫数量的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1、皂角豆象,又名皂荚豆象,隶属于鞘翅目,叶甲科豆象亚科,是豆科皂荚属植物果实的主要钻蛀性害虫,其对皂角种子的破坏力很强,成虫将卵产在荚果表面,幼虫孵化后钻蛀为害皂角种子,破坏豆子内部结构。该虫在林间危害皂角荚果,也可随种子进入仓库持续危害,使得皂角产业遭受巨大损失。
2、在实验室批量养虫和科学合理取虫是科研研究的基础,现存皂角豆象活虫收集装置,在取虫时,需要打开盖板取虫,导致在取虫的过程中,多数成虫会从开盖处飞出,不利于对取虫数量进行控制,而且经常会造成虫子样本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方便控制取虫数量的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控制取虫数量的收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方便控制取虫数量的收集装置,包括箱体、成虫收集槽和取放槽,所述箱体的内部两侧分别设有幼虫槽和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控制取虫数量的收集装置,包括箱体(1)、成虫收集槽(3)和取放槽(1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两侧分别设有幼虫槽(2)和成虫收集槽(3),所述幼虫槽(2)与成虫收集槽(3)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中部开设有通孔(4),所述幼虫槽(2)与成虫收集槽(3)通过设有的通孔(4)相互连通,所述隔板的顶部设有握把,所述通孔(4)的内部设有可滑动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握把固定连接并与隔板滑动连接,所述成虫收集槽(3)远离幼虫槽(2)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取虫孔(21),所述取虫孔(21)的外部通过胶合的方式固定安装有透明手套(6),所述成虫收集槽(3)的内部另一侧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控制取虫数量的收集装置,包括箱体(1)、成虫收集槽(3)和取放槽(1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两侧分别设有幼虫槽(2)和成虫收集槽(3),所述幼虫槽(2)与成虫收集槽(3)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中部开设有通孔(4),所述幼虫槽(2)与成虫收集槽(3)通过设有的通孔(4)相互连通,所述隔板的顶部设有握把,所述通孔(4)的内部设有可滑动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握把固定连接并与隔板滑动连接,所述成虫收集槽(3)远离幼虫槽(2)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取虫孔(21),所述取虫孔(21)的外部通过胶合的方式固定安装有透明手套(6),所述成虫收集槽(3)的内部另一侧设有取放槽(11),所述取放槽(11)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推块(12),所述取放槽(11)的内部设有集虫槽(17),所述集虫槽(17)的外部一侧设有握把,所述集虫槽(17)的内部顶端设有内翻盖(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控制取虫数量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放槽(11)的内部顶部两侧开设有滑槽(14),所述推块(12)的两侧设有滑块(13),所述滑块(13)延伸至滑槽(14)的内部,所述滑槽(14)的内部一端设有复位弹簧(15),所述推块(12)的一侧底端与集虫槽(17)远离握把的一侧顶端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控制取虫数量的收集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承旭,陈思霖,李和萍,苏菲,彭启艳,潘秀奎,马关英,廖俊,谢明慧,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