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口咽通气管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0317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13
本申请涉及口咽通气管医用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改良口咽通气管固定器,包括枕部、若干个安装座以及若干个固定带,枕部用于放置在患者的后颈部且能使患者躺卧时头部保持后仰,若干个安装座分别设置在枕部上,固定带与安装座可拆卸连接,固定带用于固定口咽通气管。本技术通过设置枕部、安装座以及固定带,患者的头部上述三者之间,可将口咽通气管固定在适当位置,防止口咽通气管过深的落入患者的呼吸道内,同时也能避免由于胶布的长时间粘贴引起压疮,且枕部可以使患者躺卧时头部保持后仰,可开放气道,使氧气能通过口咽通气管更好的进入患者体内,从而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情况,也使得患者的使用体验更为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口咽通气管医用器械,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改良口咽通气管固定器


技术介绍

1、口咽通气管是一种用于呼吸支持的医疗器械,通常用于急救、麻醉和重症监护等场合。其作用是通过放置在病人口腔和咽部,以确保气道通畅,促进呼吸。相对于气管插管等复杂的气道管理方式,口咽通气管的使用更为简便,不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手术,且对患者的侵入性较小,减少了一些并发症的风险。

2、现有的口咽通气管通常不具备专门的固定器,口咽通气管难以固定,临床上通常使用胶布缠绕口咽通气管,并将口咽通气管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但长时间使用容易引起压疮,且由于患者平躺时呼吸道弯曲,口咽通气管与患者的舌部压紧,受患者的舌部活动的影响,口咽通气管容易脱出患者的口腔,现有技术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口咽通气管固定器,旨在于解决现有的口咽通气管难以固定以及容易脱出患者的口腔的问题。

2、本申请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改良口咽通气管固定器,包括,枕部,所述枕部用于放置在患者的后颈部且能使患者躺卧时头部保持后仰;

3、若干个安装座,若干个所述安装座分别设置在所述枕部上;

4、若干个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与所述安装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带用于固定口咽通气管。

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包括:固定带主体;

6、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带主体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固定连接口咽通气管;

<p>7、若干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带主体上,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安装座可拆卸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带主体的中部,若干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带主体的两端,且若干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若干个所述固定带可拆卸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主体包括:两个弹力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在两个所述弹力片之间,若干个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弹力片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弹力片用于防止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布片,所述布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弹力片连接,所述布片用于通过缠绕固定所述口咽通气管;

11、或者,医用胶布,所述医用胶布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弹力片可拆卸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魔术贴,所述魔术贴相对的表面上分别为毛面和勾面,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魔术贴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并通过毛面和勾面接触固定。

13、进一步的,所述枕部包括:支撑面;

14、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与所述支撑面相对立,所述接触面用于与患者的后颈部接触,所述接触面上具有相互垂直的x方向和y方向,所述接触面在x方向上的两端背离所述接触面弯曲,所述接触面在y方向上的两端朝向所述接触面弯曲。

15、进一步的,所述接触面上设置有亲肤层,所述支撑面设置有防滑层。

16、进一步的,所述改良口咽通气管固定器还包括:弧度调节装置,所述弧度调节装置包括:

17、棘轮组件,所述棘轮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面上;

18、调节带,所述调节带的一端与所述棘轮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面在y方向上的两端,所述调节带的另一端与所述棘轮组件连接,所述棘轮组件用于收卷或放卷所述调节带,或者,

19、气囊部,所述气囊部设置在所述接触面上。

20、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安装座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支撑面的边缘。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枕部、安装座以及固定带,患者的头部上述三者之间,可将口咽通气管固定在适当位置,防止口咽通气管过深的落入患者的呼吸道内,同时也能避免由于胶布的长时间粘贴引起压疮,且枕部可以使患者躺卧时头部保持后仰,可开放气道,使氧气能通过口咽通气管更好的进入患者体内,从而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情况,也使得患者的使用体验更为舒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口咽通气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枕部,所述枕部用于放置在患者的后颈部且能使患者躺卧时头部保持后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口咽通气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包括:固定带主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口咽通气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带主体的中部,若干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带主体的两端,且若干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若干个所述固定带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口咽通气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主体包括:两个弹力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在两个所述弹力片之间,若干个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弹力片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弹力片用于防止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口咽通气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布片,所述布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弹力片连接,所述布片用于通过缠绕固定所述口咽通气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口咽通气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魔术贴,所述魔术贴相对的表面上分别为毛面和勾面,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魔术贴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并通过毛面和勾面接触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口咽通气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部包括:支撑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良口咽通气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上设置有亲肤层,所述支撑面设置有防滑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良口咽通气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口咽通气管固定器还包括:弧度调节装置,所述弧度调节装置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良口咽通气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安装座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支撑面的边缘。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口咽通气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枕部,所述枕部用于放置在患者的后颈部且能使患者躺卧时头部保持后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口咽通气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包括:固定带主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口咽通气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带主体的中部,若干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带主体的两端,且若干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若干个所述固定带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口咽通气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主体包括:两个弹力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在两个所述弹力片之间,若干个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弹力片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弹力片用于防止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口咽通气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布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萍马梦晖解晓光贺小蓉吴海琪龙小春刘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