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微生物,具体涉及一株丛毛状曲霉js2-74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大豆根腐病(soybean root rot)是世界性土传病害,于1917年在美国首次报道。1991年中国在东北地区首次发现了这种土传病害,随着大豆推广种植,病害范围随之扩大。大豆根腐病菌主要危害大豆根部,在整个发育期都可对大豆进行侵染。苗期症状主要为引起植株茎基部水渍状病斑,发病部位由褐转黑,严重时茎部腐烂,植株死亡;成株期表现为叶片黄化,植株矮小,枝条呈倒八字状,严重时主根腐烂;成熟期的植株豆荚干枯,籽粒干瘪,枝叶萎蔫。大豆根腐病害存在多种致病菌,这些致病菌主要归属于卵菌类和真菌类两大类。其中卵菌类包括疫霉属的大豆疫霉( phytophthora sojae)和腐霉属的终极腐霉( pythium ultimum)等致病菌,真菌类包括镰刀属的禾谷镰刀菌( fusarium graminearum)和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等致病菌。
2、在当前对大豆根腐病防治的技术中主要是以下方式:1. 化学防治。化学农药能有效遏制大豆根腐病的发生,但是大量施用化学农药会导致病原菌的抗药性,并且环境中会有化学残留,破坏生态健康,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危害人畜健康。2. 种植抗性品种。利用抗性品种来防治大豆根腐病是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措施。但由于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菌群体复杂,生理小种种
3、植物根系会分泌化合物招募有益微生物,有益微生物也会通过直接与病原菌互作或诱导植物免疫的不同抗性机制共同抑制病原菌。在最近的研究中,根际微生物已经成了一种替代化学品的有效微生物群来对植物病害进行控制和管理,蔡磊课题组证明合成根际微生物群可以增强番茄抗土传病害镰刀枯萎病的能力(xin z, jinting w, fang l, etal. cross-kingdom synthetic microbiota supports tomato suppression offusarium wilt disease[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13(1): 7890-7890.)。这证明挖掘根部有益微生物可作为防治土传病害的策略。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根部益生菌作为生物防控的方法治理植物类病害。
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治大豆根腐病的绿色、高效的根部益生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株丛毛状曲霉js2-74及其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2、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株丛毛状曲霉js2-74,其分类命名为丛毛状曲霉 aspergillus floccosus,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24年1月4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41027。
4、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丛毛状曲霉js2-74在抑制大豆疫霉、终极腐霉、禾谷镰刀菌中的应用。
5、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上述丛毛状曲霉js2-74在防治大豆疫霉、终极腐霉、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中的应用。
6、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了上述丛毛状曲霉js2-74制备的菌剂,所述菌剂包括微生物化肥或微生物农药,所述菌剂活性成分包括丛毛状曲霉js2-74的菌丝、孢子、次生代谢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7、进一步地,丛毛状曲霉js2-74的菌丝、孢子由丛毛状曲霉js2-74接种于pda培养基或pdb培养基中培养制得;丛毛状曲霉js2-74的次生代谢物是将丛毛状曲霉js2-74接种于pdb培养基中进行液体发酵,发酵完成后,分离出发酵液的上清液,对分离出的发酵液上清液利用二氯甲烷萃取,对获得的二氯甲烷有机相进行浓缩,用甲醇洗脱产物,将产物放置于通风处挥干有机相后获得。
8、更进一步地,丛毛状曲霉js2-74的次生代谢物制备时,是将丛毛状曲霉js2-74接种于pdb培养基中于25-28℃、黑暗条件、160-180 rpm进行液体发酵7-14 d。
9、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提供了上述菌剂在抑制大豆疫霉、终极腐霉、禾谷镰刀菌中的应用。
10、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提供了上述菌剂在防治大豆疫霉、终极腐霉、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中的应用。
11、进一步地,应用时,向大豆植株根际土壤施用所述菌剂。
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3、本专利技术筛选到一株丛毛状曲霉js2-74,能够有效抑制大豆疫霉、终极腐霉、禾谷镰刀菌,并有效防治大豆疫霉、终极腐霉、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其是防治大豆根腐病的绿色、高效的根部益生菌,其为大豆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菌株资源及技术支持。
14、丛毛状曲霉js2-74经平板对峙试验和抑菌试验,可观察到其对大豆疫霉、终极腐霉、禾谷镰刀菌抑菌活性高。在盆栽试验中,丛毛状曲霉js2-74能够显著提高大豆植株的出苗率、株高和鲜重等生长指标,显著降低大豆疫霉、终极腐霉、禾谷镰刀菌三种病原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的病害严重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株丛毛状曲霉JS2-74,其分类命名为丛毛状曲霉Aspergillus floccosus,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24年1月4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41027。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毛状曲霉JS2-74在抑制大豆疫霉、终极腐霉、禾谷镰刀菌中的应用。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毛状曲霉JS2-74在防治大豆疫霉、终极腐霉、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中的应用。
4.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毛状曲霉JS2-74制备的菌剂,所述菌剂包括微生物化肥或微生物农药,所述菌剂活性成分包括丛毛状曲霉JS2-74的菌丝、孢子、次生代谢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菌剂,其特征在于,丛毛状曲霉JS2-74的菌丝、孢子由丛毛状曲霉JS2-74接种于PDA培养基或PDB培养基中培养制得;丛毛状曲霉JS2-74的次生代谢物是将丛毛状曲霉JS2-74接种于PDB培养基中进行液体发酵,发酵完成后,分离出发酵液的上清液,对分离出的发酵液上清液利用二氯甲烷萃取,对获得的二氯甲烷有机相进行浓缩,用甲醇洗脱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菌剂,其特征在于,丛毛状曲霉JS2-74的次生代谢物制备时,是将丛毛状曲霉JS2-74接种于PDB培养基中于25-28℃、黑暗条件、160-180 rpm进行液体发酵7-14 d。
7.权利要求4-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菌剂在抑制大豆疫霉、终极腐霉、禾谷镰刀菌中的应用。
8.权利要求4-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菌剂在防治大豆疫霉、终极腐霉、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时,向大豆植株根际土壤施用所述菌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丛毛状曲霉js2-74,其分类命名为丛毛状曲霉aspergillus floccosus,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24年1月4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41027。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毛状曲霉js2-74在抑制大豆疫霉、终极腐霉、禾谷镰刀菌中的应用。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毛状曲霉js2-74在防治大豆疫霉、终极腐霉、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中的应用。
4.权利要求1所述的丛毛状曲霉js2-74制备的菌剂,所述菌剂包括微生物化肥或微生物农药,所述菌剂活性成分包括丛毛状曲霉js2-74的菌丝、孢子、次生代谢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菌剂,其特征在于,丛毛状曲霉js2-74的菌丝、孢子由丛毛状曲霉js2-74接种于pda培养基或pdb培养基中培养制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徐璎珞,赵耀,李志远,王源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