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墙和铁路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0108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1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墙和铁路车辆,本方案包括上侧梁、多个侧柱、侧板和多个第一补强座。本技术的侧墙在侧柱的底部设置有呈楔形结构的第一补强座,侧柱的强度得到了提高,侧柱的强度提高则侧墙的整体强度得到了提高;另外,由于侧柱为侧墙主要承力部件,侧柱的强度的提高,相应的提高侧墙抗外胀能力。另外,第一补强座的倾斜面朝向侧墙的内侧,因此采用此侧墙的铁路车辆在运输集装箱时,可通过第一补强座实现集装箱的对位,可减少碰撞侧墙的现象发生。可见,本技术实施例的侧墙从提高自身强度以及集装箱对位两个方面减少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铁路车辆,特别涉及一种侧墙和铁路车辆


技术介绍

1、铁路运输作为主要的货物运输方式,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运输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铁路货运敞车装运煤炭、矿石、建材、机械设备、钢材及木材等货物,是铁路运输中的主要车型。

2、参见图1,图中展示的铁路货运敞车包括底架1、两个端墙2和两个侧墙3,两个端墙2按照前进方向布置在底架1上,两个侧墙3布置在底架1的两侧。其中侧墙3可包括上侧梁、多个侧柱和侧板,上侧梁沿前进方向延伸,并连接于多个侧柱的顶部;多个侧柱连接上侧梁和底架1,侧板布置于侧柱和上侧梁以封闭。铁路货运敞车在装运货物时受侧向力的作用,尤其是满载后散粒货物对侧墙3的压力,使得侧柱、上侧梁等弯曲变形。为了缓解车体外胀的状态,侧墙3主要采用安装支撑杆或隔墙的方案,将两侧墙3连接一起,从而减小侧墙3的宽度方向变形,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另外,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铁路敞车也被大批量应用于集装箱运输,铁路敞车在运输集装箱时,由于集装箱固定不牢,会存在集装箱异常撞击和磕碰侧墙3的现象发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侧梁、多个侧柱、侧板和多个第一补强座,所述上侧梁沿前进方向延伸,并连接于多个所述侧柱的顶部;多个所述侧柱沿高度方向延伸并连接所述上侧梁;所述侧板布置于所述侧柱和所述上侧梁的一侧;所述第一补强座呈楔形结构并布置于所述侧柱的底部,且所述第一补强座的倾斜面朝向侧墙的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强座为整体压型结构,且所述第一补强座焊接于所述侧柱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强座包括第一补强板和两个呈三角形结构的第一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布置于所述第一补强板的两侧,以使第一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侧梁、多个侧柱、侧板和多个第一补强座,所述上侧梁沿前进方向延伸,并连接于多个所述侧柱的顶部;多个所述侧柱沿高度方向延伸并连接所述上侧梁;所述侧板布置于所述侧柱和所述上侧梁的一侧;所述第一补强座呈楔形结构并布置于所述侧柱的底部,且所述第一补强座的倾斜面朝向侧墙的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强座为整体压型结构,且所述第一补强座焊接于所述侧柱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强座包括第一补强板和两个呈三角形结构的第一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布置于所述第一补强板的两侧,以使第一补强板形成倾斜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强座还包括第一栓绳管,所述第一栓绳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补强板的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一栓绳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内表面连接,以形成栓绳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强座还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补强板连接。

6.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昆黄毅穆鑫杨亚军程伟张志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