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融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0022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1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融合结构,该储能融合结构包括箱体、交流配电模块、电池管理模块和连接线;所述箱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箱体内部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交流配电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内;所述隔板上设有贯通所述隔板两侧的过线孔,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交流配电模块电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过线孔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电连接。第一个独权。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解决了工作人员需要携带独立的交流配电模块和电池管理模块,携带不便以及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储能的,尤其涉及一种储能融合结构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我国电网峰谷差逐年增大,多数电网的高峰负荷增长幅度很大。而低谷负荷的增长幅度更低。峰谷差的增加幅度大于负荷的增长程度,在电网中引入储能系统成为了实现电网调峰的迫切需求。国家电网公司近期确定的职能电网重点投资领域中包括了大量储能应用领域,如发电领域的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中应用储能技术项目,配电领域储能技术。无论是风电还是太阳能发电,其自身都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特征,其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必对电站调峰和系统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必须要可靠的储能技术作为支撑和缓冲。先进储能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问题,使风电及太阳能发放大规模的安全并入电网。

2、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发电、微网以及电动汽车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技术应用。虽然储能的应用贯穿了电力系统的发电、输配电、用电、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抽助服务多个环节,但相对产业化首先发生在捕助服务和用户端的分布式发电和微网领域。目前储能市场的发展前景很可观。在这个减低排放为产业首要发展任务的年代,再生能源的发展几乎抢尽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交流配电模块、电池管理模块和连接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侧壁上设有扎线扣,所述扎线扣用于供所述连接线穿过以固定所述连接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扎线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扎线扣间隔设置在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一区域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配电模块包括PCS模块、电网输出接口和交流负载输出接口,所述PCS模块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电池包,所述PCS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网输出接口和所述交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交流配电模块、电池管理模块和连接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侧壁上设有扎线扣,所述扎线扣用于供所述连接线穿过以固定所述连接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扎线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扎线扣间隔设置在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一区域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配电模块包括pcs模块、电网输出接口和交流负载输出接口,所述pcs模块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电池包,所述pcs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网输出接口和所述交流负载输出接口均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至所述的储能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配电模块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包括电池包输入接口、直流负载输出接口、dc/dc电源模块、第二断路器,所述电池包输入接口用于连接电池包,所述电池包输入接口通过所述第二断路器与所述直流负载输出接口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望屏
申请(专利权)人:大秦数字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