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钢管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8996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0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钢管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板件、受力支撑机构和辅助加固机构,所述预制板件的顶面分布有受力支撑机构,且受力支撑机构之间通过辅助加固机构相互连接,且受力支撑机构包括桁架构件、顶角、加固钢管、填充层、连杆和衔接钢管,且桁架构件的顶端设置有顶角。该预应力钢管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内部通过分布的多组桁架构件与加固钢管和衔接钢管形成板件内部架体,配合对称连接的预应力钢管结构对受力状态下的叠合板件及内部分布的桁架构件提供辅助受力和支撑,让装配后的此叠合板在进行混凝土现浇过程时进一步保持支撑受力,增加此叠合板在预制叠放和装配使用过程中的结构强度及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叠合板,具体为一种预应力钢管桁架混凝土叠合板


技术介绍

1、预应力钢管桁架叠合板是以硅质、钙质、水泥、纸浆为原材料制成基体板材,在基体板材上提前预埋龙骨,随后把钢筋桁架焊接到龙骨上面制成叠合板,预应力叠合板常常应用于需要混凝土现浇成型的地方,比如建筑楼层现浇顶、地下室后浇带、地基、挡土墙等,此类预应力叠合板多属于装配式,进而提高整个工程建筑的施工效率,大大节省了施工时间和人工成本,以及节省了工程造价,而房间内楼板不可能整体预制,多被拆分成多块进行组合装配。

2、传统预应力钢管桁架叠合板在进行吊装和叠放时,其叠合板自身强度依靠钢管桁架与底板本身进行支撑,容易存在局部受力过高或承压而产生的弯曲或变形情况,在叠放时,其叠放板处于长期受力状态从而出现变形,需要操作人员对齐钢筋和板件本身进行矫正修复,确保安全和结构稳定,耗费人力且影响施工预制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预应力钢管桁架混凝土叠合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钢管桁架混凝土叠合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钢管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板件(1)、受力支撑机构(2)和辅助加固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件(1)的顶面分布有受力支撑机构(2),且受力支撑机构(2)之间通过辅助加固机构(3)相互连接,且受力支撑机构(2)包括桁架构件(201)、顶角(202)、加固钢管(203)、填充层(204)、连杆(205)和衔接钢管(206),且桁架构件(201)的顶端设置有顶角(202),所述顶角(202)的顶端设置有加固钢管(203),且加固钢管(203)的内部设置有填充层(204),所述加固钢管(203)的底端分布有连杆(205),且连杆(205)的底端连接有衔接钢管(20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钢管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板件(1)、受力支撑机构(2)和辅助加固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件(1)的顶面分布有受力支撑机构(2),且受力支撑机构(2)之间通过辅助加固机构(3)相互连接,且受力支撑机构(2)包括桁架构件(201)、顶角(202)、加固钢管(203)、填充层(204)、连杆(205)和衔接钢管(206),且桁架构件(201)的顶端设置有顶角(202),所述顶角(202)的顶端设置有加固钢管(203),且加固钢管(203)的内部设置有填充层(204),所述加固钢管(203)的底端分布有连杆(205),且连杆(205)的底端连接有衔接钢管(2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钢管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构件(201)呈三角状与加固钢管(203)和预制板件(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桁架构件(201)沿着预制板件(1)顶面等距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钢管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205)与衔接钢管(206)和加固钢管(203)之间为焊接连接,且填充层(204)沿着加固钢管(203)和衔接钢管(206)四周内部均匀分布。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磊杨紫斌黄海峰包敦明吴昌国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泽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