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包电池系统的连接结构、软包电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5864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03
本技术涉及电池模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包电池系统的连接结构、软包电池系统;该软包电池系统的连接结构,包括:汇流板,设于多个极耳孔,极耳孔适于与极耳串并联连接,并在连接处设有导电件;连接器,设于汇流板上;保护板,位于汇流板的上方,保护板(BMS)上设有电压温度采集件,电压温度采集件与连接器连接;极柱组件,设于汇流板上,且一端与导电件连接,另一端与保护板连接;通讯线束,设于保护板上。该软包电池系统的连接结构,可实现模块化安装,通过结构的精简,优化线路路径,减少线缆的使用,确保汇流板和保护板电气连接的美观可靠;并利用极柱组件,简化装配工步,提升装配效率,同时,减轻了整体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模块,具体涉及一种软包电池系统的连接结构、软包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1、软包电池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电池系统,相比传统的硬壳电池,软包电池系统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轻薄的体积和更灵活的形状。

2、目前,常规小动力软包电池系统,通常采用电池模组通过线缆将与保护板(以下简称:bms)进行连接,通过支架进行bms的固定,其中这些线缆包含动力电流线缆和电压采集线缆、以及温度采集线缆等。

3、由于装配便捷性、及可操作性,因此,线缆通常会留有一定余量,但是,该方式不仅增大模组连接工艺、及装配的难度,同时,还增加了模组的重量,并对连接结构的可靠性、及美观性也颇受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软包电池系统线缆通常会留有一定余量,不仅增大模组连接工艺、及装配的难度,同时,还增加了模组的重量,并对连接结构的可靠性、及美观性也颇受影响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软包电池系统的连接结构、软包电池系统。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软包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包电池系统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系统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组件(8)包括正极极柱(10)和负极极柱(11),所述正极极柱(10)和负极极柱(11)设于所述导电件(4)上,且所述连接器(5)位于所述正极极柱(10)和负极极柱(1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电池系统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6)上设有动力正极孔(12)和动力负极孔(13),所述动力正极孔(12)与正极极柱(10)对应设置,所述动力负极孔(13)与负极极柱(11)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包电池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包电池系统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系统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组件(8)包括正极极柱(10)和负极极柱(11),所述正极极柱(10)和负极极柱(11)设于所述导电件(4)上,且所述连接器(5)位于所述正极极柱(10)和负极极柱(1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电池系统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6)上设有动力正极孔(12)和动力负极孔(13),所述动力正极孔(12)与正极极柱(10)对应设置,所述动力负极孔(13)与负极极柱(11)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包电池系统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组件(8)还包括正极动力固定件(14)和负极动力固定件(15),所述正极动力固定件(14)贯穿所述动力正极孔(12)与正极极柱(10)连接,所述负极动力固定件(15)贯穿所述动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训振刘博渊王忠明戴楠于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恩兴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