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硬盘托架,具体涉及硬盘模组及服务器。
技术介绍
1、随着硬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变化,传统硬盘的容量、延迟及对空间的占用等特性逐渐无法满足新业务场景的需求。e1.s硬盘作为目前主推的部件,具有容量密度高、体积小、读取速率高等优点,逐渐成为服务器硬盘的主流选择。
2、在现有的安装实践中,硬盘主要采用锁螺丝的方式进行固定,但是由于螺丝体积较小,极易在组装或维护过程中丢失,增加了操作的不便和成本;且由于e1.s硬盘作为新兴技术产品,其市场普及时间尚短,用于固定e1.s硬盘的螺丝并非标准件,而是非常规设计,因此用户在采购和替换时可能面临一定的困难,导致硬盘的组装效率相对较低,影响到数据中心或服务器部署的整体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硬盘模组及服务器,以解决硬盘组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硬盘模组,包括硬盘主体和硬盘托架,所述硬盘主体设有凸出端,且所述凸出端上有连接孔;所述硬盘托架包括支架和固定结构;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硬盘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硬盘主体(1)和硬盘托架,所述硬盘主体(1)设有凸出端(11),且所述凸出端(11)上有连接孔(111);所述硬盘托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3)还包括弹性件(33),所述弹性件(33)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接件(32)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盘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31)内设有容纳槽(311),所述容纳槽(311)和所述连接台(21)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卡接件(32)位于所述容纳槽(311)内;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盘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硬盘主体(1)和硬盘托架,所述硬盘主体(1)设有凸出端(11),且所述凸出端(11)上有连接孔(111);所述硬盘托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3)还包括弹性件(33),所述弹性件(33)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接件(32)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盘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31)内设有容纳槽(311),所述容纳槽(311)和所述连接台(21)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卡接件(32)位于所述容纳槽(311)内;所述弹性件(33)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槽(311)内,并与所述第一卡接件(32)抵接;所述弹性件(33)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台(21)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盘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台(21)上设有连接槽(211),所述容纳槽(311)和所述连接槽(211)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卡接件(32)位于所述容纳槽(311)内;所述弹性件(33)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槽(311)内,并与所述第一卡接件(32)抵接;所述弹性件(33)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连接槽(211)内,并与所述连接槽(211)的槽底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盘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31)内设有容纳槽(311),所述容纳槽(311)和所述连接台(21)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卡接件(32)位于所述容纳槽(311)内;所述弹性件(33)位于所述容纳槽(311)内,且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接件(32)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容纳槽(311)的槽壁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硬盘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件(32)为球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硬盘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球形结构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或7中任一项所述的硬盘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托架还包括至少一个金属弹片(4),所述金属弹片(4)连接在所述支架(2)的外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硬盘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弹片(4)包括弹片本体(41)和第二卡接件(42),所述第二卡接件(42)设置在所述弹片本体(41)靠近所述支架(2)的一侧;所述第二卡接件(42)的一端与所述弹片本体(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片本体(41)间隔设置形成卡合间隙;所述支架(2)上设有第一卡槽(22),所述第二卡接件(42)位于所述第一卡槽(22)内,且所述支架(2)卡接在所述卡合间隙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硬盘模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江焜,杨晓东,尹秀忠,杨杰,张硕,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元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