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后墙面缝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5702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9 00:36
本技术涉及一种施工后墙面缝补装置,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可移动的支架,支架上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工作平台;工作平台上安装有可左右移动的涂抹机构;涂抹机构的输出端安装有找平机构。本技术提供一种施工后墙面缝补装置,人工设定后,自动进行填补找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施工后墙面缝补装置,属于建筑施工。


技术介绍

1、在施工完成后,部分混凝土墙面会出现凹坑或凸起,凸起需要进行打磨去除,对于凹坑则需要进行填补找平,对于较大的凹坑,单纯填充可能不够牢固,这时可以采用填补处理的方法。先将凹坑的墙面清洁干净,然后使用混合泥浆或单纯泥浆将凹坑填补起来,从而使墙面和填补物(泥浆)牢牢固定在一起。

2、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3、需要人工用刮板将泥浆刮到墙面上,现将混合泥浆或单纯泥浆固定到墙上后,进行初步找平,找平完成后,再用横杆在墙面上推过,使填补处彻底平整,施工过程太过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施工后墙面缝补装置,人工设定后,自动进行填补找平。

2、本技术所述的施工后墙面缝补装置,包括可移动的支架,支架上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工作平台;

3、工作平台上安装有可左右移动的涂抹机构;

4、涂抹机构的输出端安装有找平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后墙面缝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的支架(4),支架(4)上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工作平台(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后墙面缝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4)包括底框架(42)和竖架(41),竖架(41)安装在底框架(42)一端,底框架(42)下端安装有万向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后墙面缝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4)采用型材制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后墙面缝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涂抹机构(2)包括容器,容器上端设有注料口(21),容器的出料端(22)设有控制阀。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施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后墙面缝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的支架(4),支架(4)上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工作平台(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后墙面缝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4)包括底框架(42)和竖架(41),竖架(41)安装在底框架(42)一端,底框架(42)下端安装有万向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后墙面缝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4)采用型材制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后墙面缝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涂抹机构(2)包括容器,容器上端设有注料口(21),容器的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欢欢李佳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市机关事务保障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