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煤系气运移二维模拟实验装置与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56525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9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系气运移二维模拟实验装置与方法,包括:注入系统、模拟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和废弃收集系统,所述模拟系统包括压力壳和设置在压力壳内部的三种制样,所述每个制样内部在同一个竖直面上设置有光纤压力传感器探头;所述光纤压力传感器探头通过光纤与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检测器相连接,而后与数据处理系统和电脑连接;所述压力壳的进气(液)口连接有水箱和氮气瓶,出气(液)口连接有废气废液瓶。本发明专利技术运用氮气在试样中的运移和富集过程代替煤系气在实际含煤地层中的运移和富集过程,完成了该运移过程在计算机上的可视化,克服了目前无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直观准确二维分析煤系气运移规律的缺点,有助于煤系气勘探开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系气勘探开发,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煤系气运移二维模拟实验装置与方法


技术介绍

1、煤系气是指煤系当中的烃源岩(煤、炭质泥岩、暗色页岩等)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经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生成的并赋存于煤系各类储层中的天然气。根据储层岩性的差异,煤系气可以区分为煤层气、泥页岩气和致密气,而煤系气开发就是对这三类气体资源实施共采。

2、煤系气的赋存状态主要包括吸附态、游离态和溶解态。其中煤层气主要以吸附态赋存于煤基质孔隙表面,泥页岩气则以吸附态和游离态赋存在煤系泥页岩孔隙内,一般吸附气含量占含气量的20%~85%,而煤系致密岩有机碳含量较低,一般认为致密气主要以游离态存在。针对单一煤层气、泥页岩气和致密气的运移规律,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煤系气储层内气体的运移过程存在一定差异,但总的来说包含气体解吸、扩散和渗流过程。

3、地下情况复杂,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煤系气运移受到地质条件、煤层特性、开采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它的运移机制相对复杂,难以直接通过现场观测和实验来全面揭示。因此,发展实验模型与数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系气运移二维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入系统、模拟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和废弃收集系统,所述注入系统通过第三导管(4)与模拟系统的进气(液)口相连接;所述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连接在模拟系统的内部;所述废弃收集系统通过第五导管(10)与模拟系统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系气运移二维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系统包括注气系统和注液系统,所述注气系统的氮气瓶(1)通过第一导管(2)与第一阀门(3)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阀门(3)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导管(4)与压力壳(8)的进气(液)口相连;所述注液系统的水箱(5)通过第二导管(20)与ISCO泵(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系气运移二维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入系统、模拟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和废弃收集系统,所述注入系统通过第三导管(4)与模拟系统的进气(液)口相连接;所述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连接在模拟系统的内部;所述废弃收集系统通过第五导管(10)与模拟系统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系气运移二维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系统包括注气系统和注液系统,所述注气系统的氮气瓶(1)通过第一导管(2)与第一阀门(3)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阀门(3)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导管(4)与压力壳(8)的进气(液)口相连;所述注液系统的水箱(5)通过第二导管(20)与isco泵(6)的一端相连,所述isco泵(6)的另一端通过第四导管(19)与第二阀门(7)相连,所述第二阀门(7)通过第三导管(4)与压力壳(8)的进气(液)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系气运移二维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系统包括压力壳(8)和设置在压力壳(8)内部的三种制样,所述压力壳(8)的两侧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晓英王新川王钰轲姜志恒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