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太阳能的光伏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5632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9 0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太阳能的光伏发电系统,涉及光伏发电领域该基于太阳能的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光伏供电模块,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电压供给模块;电压供给模块,用于为储能电池供电,为稳压输出模块供电,在光伏供电模块停止供电时,由储能电池为稳压输出模块供电;电池使用控制模块,用于在储能电池多次充电后,在光伏供电模块未停止供电的前提下,控制储能电池为稳压输出模块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电池使用控制模块,在电池多次进行充电后,启动电池进行供电,避免电池长期只充电不放电对电池造成损坏;设置稳压输出模块,电压反馈调节电流分配,控制稳压输出,保证供电源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发电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太阳能的光伏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1、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发电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光伏发电系统对于不同的光照环境应用存在不同的问题。常规而言,光伏供电多余的电能也会存储在电池中,以便在光照不足的时候使用。

2、但是对于光照时间长、强度大的地区而言,例如黑龙江省漠河市,夏季可多达20小时左右光照,对电池需求小,往往不需要电池作为备用电源来使用,但是冬季光照时间短,又对电池存在需求。

3、因此,光照时间长、强度大的地区在夏季时,电池长期过充电而不放电,这样很容易导致电池损坏,进而导致在其他季节需要电池供电时无法供给电压,影响日常使用,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太阳能的光伏发电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太阳能的光伏发电系统,包括:

4、光伏供电模块,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太阳能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基于太阳能的光伏发电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太阳能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压供给模块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太阳能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直流供电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器、第二场效应管,第一电阻器的一端连接光伏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第一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S极、电池充放电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第二场效应管的G极连接电池充放电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电池使用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第二场效应管的D极连接电池充放电单元的第一输出端、稳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太阳能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基于太阳能的光伏发电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太阳能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压供给模块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太阳能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直流供电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器、第二场效应管,第一电阻器的一端连接光伏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第一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s极、电池充放电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第二场效应管的g极连接电池充放电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电池使用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第二场效应管的d极连接电池充放电单元的第一输出端、稳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太阳能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池充放电单元包括第二电阻器、第三电阻器、第一半导体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一比较器、第二二极管、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储能电池,第二电阻器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器的一端、第一半导体三极管的发射极、直流供电单元的第一输出端,第二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半导体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电池使用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第一比较器的反相端连接基准电压,第一比较器的同相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储能电池的正极、第三场效应管的s极、第四场效应管的d极,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半导体三极管的集电极,储能电池的负极接地,第三场效应管的g极连接第三电阻器的另一端,第四场效应管的g极连接电池使用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第三场效应管的s极连接第四场效应管的d极、稳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太阳能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池使用控制模块包括多个电池使用控制单元,多个电池使用控制单元之间串联,电池使用控制单元包括两个可控硅、一个场效应管,第一个可控硅的正极连接上一个电池使用控制单元,第一个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德之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