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斑萤叶甲中编码Vacuolar‑type H<supgt;+</supgt;‑ATPase(V‑ATPase)D subunit的V‑ATPase D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双斑萤叶甲V‑ATPase D基因的表达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克隆得到了一种双斑萤叶甲V‑ATPase D基因并研究了其在防治害虫方面的应用,开发基于玉米自身抗虫品质提升的防控策略,对于有效管理这一新型害虫至关重要。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基于RNAi原理的转基因抗虫植物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因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斑萤叶甲中编码vacuolar-type h+-atpase(v-atpase)d subunit的v-atpase d基因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h(motschulsky),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又叫双斑萤叶甲(图1),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主要寄主为玉米,但也会侵害其他禾本科植物。玉米双斑萤叶甲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幼虫和成虫均会对玉米造成危害。成虫在土中产卵,滞育越冬。幼虫在土壤中生活并化蛹。幼虫通过取食玉米的根茎,影响植株的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而成虫则取食叶片,留下不规则的白色网状斑和孔洞,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此外,成虫也咬食玉米的雌穗和花丝,影响授粉,甚至在灌浆期取食籽粒,导致穗腐病的发生。玉米双斑莹叶甲成虫具有较强的飞行和跳跃能力,传统的化学药剂喷施在防治上效果一般。因此,开发基于玉米自身抗虫品质提升的防控策略,对于有效管理这一新型害虫至关重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斑萤叶甲V-ATPase D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斑萤叶甲V-ATPase D基因的表达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2所示。
3.用于克隆权利要求1所述双斑萤叶甲V-ATPase D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斑萤叶甲V-ATPase D基因在RNAi介导的害虫防治方面中的应用。
5.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斑萤叶甲V-ATPase D基因靶标序列的dsRNA在干扰玉米双斑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斑萤叶甲v-atpase d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斑萤叶甲v-atpase d基因的表达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2所示。
3.用于克隆权利要求1所述双斑萤叶甲v-atpase d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斑萤叶甲v-atpase d基因在rnai介导的害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肖达,吴忠义,王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