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修复底泥污染的覆盖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623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9 00:3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原位修复底泥污染的覆盖层,包括:铺盖层,铺设于底泥表面且由含处理组分的复合颗粒形成,用于阻挡并处理底泥中的污染物;水生植物层,位于铺盖层上,且水生植物层的植物根系穿过铺盖层延伸至底泥中;细菌,分散于铺盖层中,用于处理污染组分和促进植物生长;底栖动物,活动于底泥中且与植物层的植物形成生态循环,用于促进复合颗粒中的处理组分与底泥混合。本申请提供的覆盖层可以在不破坏底泥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具有更好的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水环境治理,特别是涉及一种原位修复底泥污染的覆盖层


技术介绍

1、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污染物被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环境质量下降,底泥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底泥是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还能通过吸附、沉淀等方式净化水质,然而,当底泥受到污染时,其生态环境功能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水体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因此,如何有效治理和修复污染底泥,已成为当前环境工程、水处理和生态修复领域的重要课题。

2、目前,针对污染底泥的治理和修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异位修复,即通过挖掘和运输污染底泥至其他地方进行处理,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有效去除污染物,但工程量大,成本高,且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另一种是原位修复,即在污染底泥的原位进行修复,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工程量和成本,还可以避免二次污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式。

3、原位覆盖是一种常用的原位修复方法,即通过在污染底泥上方构建铺盖层,以防止污染物扩散到上覆水体中,然而,现有的原位覆盖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传统的覆盖材料多为单一的化学物质或矿物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位修复底泥污染的覆盖层,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修复底泥污染的覆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颗粒为核壳结构,其中,核的材料为石灰岩、火山石、砾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核材料的粒径为5~10mm,壳的材料包括处理组分和吸水膨胀组分,处理组分包括镧盐、硫化物、零价铁中的一种和吸附组分,吸附组分为活性炭,吸水膨胀组分为膨润土、膨胀粘土、粘土矿物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修复底泥污染的覆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铺盖层的厚度利用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修复底泥污染的覆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层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位修复底泥污染的覆盖层,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修复底泥污染的覆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颗粒为核壳结构,其中,核的材料为石灰岩、火山石、砾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核材料的粒径为5~10mm,壳的材料包括处理组分和吸水膨胀组分,处理组分包括镧盐、硫化物、零价铁中的一种和吸附组分,吸附组分为活性炭,吸水膨胀组分为膨润土、膨胀粘土、粘土矿物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修复底泥污染的覆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铺盖层的厚度利用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修复底泥污染的覆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层的植物种子投放量为每平方米水域投放40~50g,水生植物层的植物为苦草、金鱼藻、眼子菜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修复底泥污染的覆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层的植物种子的投放方式为:植物种子与复合颗粒的壳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宏简涛尹衍栋黄亦斐杨茗梁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诺为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