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护理用的服药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620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9 00:3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护理用的服药杯,涉及中医服药杯技术领域,包括杯体,所述杯体的顶端与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杯颈,顶端所述杯颈的外壁螺纹连接有杯盖一,底端所述杯颈的外壁螺纹连接有杯盖二,所述杯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把手。本技术通过杯盖一、过滤板、转盘、螺纹套筒、螺纹杆、挤压板的配合,进而可对药渣进行挤压,使得药渣内残留的药液被充分的挤入杯体中,提高服药质量,避免对中药造成浪费,通过杯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杯颈,通过转动杯体使得杯盖二朝上并打开杯盖二,此时便可对中药进行服用,同时便于对杯体内的药液进行晃动,避免了药物容易沉淀在杯底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中医服药杯,具体涉及一种中医护理用的服药杯


技术介绍

1、中药具有悠久的历史,主要来源于天然药草,例如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等,能够有效治疗多种疾病,非常被人们所青睐,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常常需要将配好的中药材放在药罐中进行煎煮,然后倒入杯中服用。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2、根据专利公开号cn212039957u所述: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护理用的服药杯,包括加热底盘、加热开关、可视窗口、水位监控尺、防沉淀搅拌装置、中药盛放桶、药渣过滤板、饮药杯和出药口,所述加热底盘设于中药盛放桶上,所述加热开关设于加热底盘上,所述防沉淀搅拌装置铰接设于中药盛放桶内,所述药渣过滤板设于中药盛放桶内,所述饮药杯螺旋设于中药盛放桶上,所述出药口设于中药盛放桶上。本技术属于中医护理
,具体是一种中医护理用的服药杯,有效解决了目前市场上中医护理用的服药杯不具备搅拌药液防止药物沉淀在杯底的结构,同时克服了不具备恒温药液的功能以及不具备过滤药渣的装置的缺陷,实现了恒温、过滤与可视的多功能,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中医护理用服药杯。

<p>3、因为在公开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护理用的服药杯,包括杯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的顶端与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杯颈(11),顶端所述杯颈(11)的外壁螺纹连接有杯盖一(2),底端所述杯颈(11)的外壁螺纹连接有杯盖二(3),所述杯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把手(5),所述杯体(1)的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挡板(12),所述固定挡板(12)的顶面活动连接有过滤板(13),所述杯盖一(2)的顶面贯通开设有通孔(21),所述通孔(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轴承(22),所述密封轴承(2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23),所述螺纹套筒(2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盘(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护理用的服药杯,包括杯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的顶端与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杯颈(11),顶端所述杯颈(11)的外壁螺纹连接有杯盖一(2),底端所述杯颈(11)的外壁螺纹连接有杯盖二(3),所述杯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把手(5),所述杯体(1)的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挡板(12),所述固定挡板(12)的顶面活动连接有过滤板(13),所述杯盖一(2)的顶面贯通开设有通孔(21),所述通孔(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轴承(22),所述密封轴承(2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23),所述螺纹套筒(2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盘(24),所述转盘(24)的底面环形阵列开设有若干滚珠槽(241),所述滚珠槽(24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滚珠(25),所述滚珠(25)的底端与杯盖一(2)的顶面活动连接,所述螺纹套筒(23)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31),所述螺纹杆(23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护理用的服药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一(2)的内壁与杯盖二(3)的内壁均开设有环形槽(6),所述环形槽(6)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槽(61),所述限位槽(6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限位板(6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护理用的服药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62)靠近杯颈(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环形连接块(63),所述环形连接块(63)的靠近杯颈(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环形密封垫(64),两个所述环形密封垫(64)的相面分别与杯颈(11)的一端活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海娟苗芙储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