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构造层、墙体防水结构及墙体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5616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9 00:3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水构造层、墙体防水结构及墙体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防水构造层包括:第一防水层,覆盖在既有侧墙位于既有侧墙与新做侧墙之间的位置、并沿新做底板的底面延伸设置;第二防水层,与第一防水层连接,第二防水层沿既有侧墙伸出墙内柱、向背离新做侧墙的方向延伸设置;自墙内柱向背离新做侧墙方向的新做底板与既有侧墙的连接位置,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连接。防水构造层能够防止渗漏水沿新做底板与既有侧墙、新做侧墙间的防水薄弱点渗入至室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建筑防水施工,尤其涉及一种防水构造层、墙体防水结构及墙体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对于地下室侧墙渗漏的部位,一般是采用外防内贴法进行处理,即在既有侧墙的室外侧进行结构注浆,在既有侧墙的内侧绑扎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嵌套设置为新做侧墙,并在地下室地面铺设与新做侧墙连接的新做底板,在新做侧墙的内侧表面新做防水层。但是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缺陷:

2、室内新做侧墙与新做底板为一个现浇整体,与既有侧墙无刚性连接,但新做侧墙的结构墙体仍然存在不均匀沉降,导致新做侧墙的结构墙体与既有侧墙的结构墙体连接处发生相对位移,产生缝隙,进而导致渗漏水沿裂缝上窜至室内;新做侧墙的新做防水层与既有侧墙无法贴合,中间会产生缝隙使渗漏水上窜;加之既有侧墙本身存在的渗漏问题,以及地下水沿着新做侧墙与既有侧墙的结构缝隙上窜渗漏;

3、在地下室内既有侧墙内新做侧墙时,室内新做侧墙会遇到不可拆除的墙体(如承重墙体),或者不可拆除墙体由外墙变为内墙,新做墙体无法贯穿既有侧墙,在新做侧墙内的新做防水层无法闭合,只能随着新做侧墙的墙体结构的断头而断头;且新做侧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构造层,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构造层,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墙内柱(3)向背离所述新做侧墙(2)方向的所述新做底板(5)与所述既有侧墙(1)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一防水层(41)向下延伸覆盖所述新做底板(5)底面至所述既有侧墙(1)部分的所述第二防水层(4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构造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41)包括防水砂浆层(410)和防水卷材层(411);所述第二防水层(42)包括防水砂浆层(410)和刚性涂层(4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构造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砂浆层(4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构造层,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构造层,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墙内柱(3)向背离所述新做侧墙(2)方向的所述新做底板(5)与所述既有侧墙(1)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一防水层(41)向下延伸覆盖所述新做底板(5)底面至所述既有侧墙(1)部分的所述第二防水层(4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构造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41)包括防水砂浆层(410)和防水卷材层(411);所述第二防水层(42)包括防水砂浆层(410)和刚性涂层(4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构造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砂浆层(410)的一端覆盖在所述既有侧墙(1)位于所述既有侧墙(1)与所述新做侧墙(2)之间的位置,所述防水砂浆层(410)与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既有侧墙(1);所述防水卷材层(411)的一端覆盖所述防水砂浆层(410)在所述既有侧墙(1)位于所述既有侧墙(1)与所述新做侧墙(2)之间的位置,所述防水卷材层(411)与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既有侧墙(1)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构造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层(411)包括第一防水卷材层(4111)和第二防水卷材层(4112);所述第一防水卷材层(4111)选用非沥青基强力交叉膜自粘高分子防水卷材制成,所述第二防水卷材层(4112)选用预铺式丁基自粘tpo高分子防水卷材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构造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涂层(420)沿所述既有侧墙(1)自与所述第一防水层(41)连接的一端伸出所述墙内柱(3)、并向背离所述新做侧墙(2)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防水砂浆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飞王云洋阚淑霞
申请(专利权)人:科顺建筑修缮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