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55723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装置,其包括基材层、绝缘层及多个第一与第二电极组。绝缘层形成于基材层的表面;每一个第一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片及电连接相邻第一电极片的多个第一导线;每一个第二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二电极片及电连接相邻第二电极片的桥接导线。这些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中的第二电极片互相分隔地形成于绝缘层的表面,且所述桥接导线形成于基材层与绝缘层相接的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且可减少外界的电磁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一般生活中,触控式面板被广泛地运用在各种不同的电子产品上,例 如,金融机构的提款机,百货公司的导览资讯系统,或者是个人数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及笔记型电脑。依其侦测原理的不同,不同 类型的触控面板各具不同的优缺点。图1所述为目前一般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的构造,此电容式触控面板 装置具有平坦的基板11,形成于基板11顶面上的第一电极单元12,形成于 基板11的底面上的第二电极单元13,由基板11顶面周缘往内延伸并电连 结第一电极单元12的第一导线单元l4,由基板11底面周缘往内延伸并电连 结第二电极单元13的第二导线单元15,及分别电连结第一、第二导线单元 14、 15以导接电源或讯号的第一延伸线单元16与第二延伸线单元l7。藉 由第一、第二导线单元14、 15与第一、第二延伸线单元16、 U导引电源 或讯号至第一、第二电极单元12、 13,可以在基板11的周围形成电场。当 使用者以手指或导体碰触或靠近此触控面板装置时,将吸引或扰动第一、第 二电极单元12、 13上的微量电场'变化,进而造成接触位置或靠近处电容的 变化。藉此,触控面板装置就可以侦测出碰触点的座标。然而,上述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在制作过程中,需将第一延伸单元16及 第二延伸单元17分别打设(Bond Wire)于基板11的顶、底面周围,并搭接 第一、第二导线单元14、 15以分别电连结第一、第二电极单元12、 l3。而 第一、第二延伸线单元16、 17在延伸至基板11周围外侧时,常因第一、第 二延伸线单元16、 17间不定距离的间隙,导致第一、第二延伸线单元16、 l7 间形成杂讯而干扰接触点的侦测,造成生产良率较低的问题。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 存在有不便与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简化且可改善上述问 题的触控面板装置。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 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装置 及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 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 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 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能够改进 一般现有的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 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Ul现有的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存在的缺陷,而 提供一种新型的触控面板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结构单纯且制 造容易,非常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ii^见有的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存在的缺陷,而 提供一种新型的触控面板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结构单纯且可 减少外界的电磁干扰,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触控面板装置,其包括 一基材层; 一绝缘层,形成于该 基材层的一表面;多个第一电极组,每一上述第一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一电极 片及电连接相邻的上述第一电极片的多个第一导线;及多个第二电极组,每 一上述第二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二电极片及电连接相邻的上述第二电极片的 一桥接导线;上述第一电极组与上述第二电极组内的上述第二电极片互相分隔地形成于绝缘层不与该基材层相接的表面,上述第二电极组中的桥接 导线则形成于该基材层与该绝缘层相接的表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中所述的每一上述第二电极组的桥接导线包 括电连接相邻的上述第二电极片的多个桥接线段,每一上述桥接线段包括 一第一导电部及形成于该第一导电部两端的两个第二导电部,上述第二导 电部分别与上述第二电极片的相邻二者相连。前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更包括一导电层,该导电层形成于该基材层 与该绝缘层相接的表面,且与该第二电极组之间相绝缘。前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更包括一导电层,该导电层形成于该基材层 与该绝缘层相接的表面的相对面。前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中所述的桥接导线包括一第一导电部及多个 第二导电部,每一上述第二导电部与上述第二电极片之一相连。前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上述第二导电部耦接至与其对 应的上述第二电极片的一端部。前述的触控面板装置,任一上述第二导电部耦接至与其对应的上述第二电极片的一中部。前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中所述的绝缘层用于形成上述第一电极组及 上述第二电极组的上述第二电极片的表面为平坦的表面。前述的触控面板装置,每一上述第一电极组的上述第一电极片互相间 隔地沿直线排布。前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中所述的第 一电极组互相间隔地平行排布。前述的触控面板装置,每一上述第二电极组内的上述第二电极片互相 间隔地沿直线排布于该绝缘层表面。前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电极组中的上述第二电极片互 相间隔地平行排布于该绝缘层表面。前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电极片与上述第二电极片以阵 列形式排布于该绝缘层表面。前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电极组与上述第二电极组的上 述第二电极片共同定义一感测平面。前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中所述的触控面板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抗刮层, 其形成于所述感测平面的表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触控面板装置,其包括 一透明基材层;一透明绝缘层,形 成于该透明基材层的一表面;及一感测单元,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组;及多 个第二电极组,每一上述第二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二电极片及电连接相邻的 上述第二电极片的一桥接导线;上述第一电极组与上述第二电极组中的上 述第二电极片互相分隔地形成于该透明绝缘层的表面并共同定义出一感测 平面,该桥接导线则形成于该感测平面与该透明基材层之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中所述的桥接导线形成于该透明基材层的表 面,且被该透明绝缘层所覆盖。前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中所述的透明绝缘层用来形成上述第一电极 组及上述第二电极组中的上述第二电极片的表面为平坦的表面。前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中所述的桥接导线包括电连接相邻的上述第 二电极片的多个桥接线段,每一上述桥接线段包括一第一导电部及形成于 该第一导电部两端的两个第二导电部,该二个第二导电部分别与相邻的两 个上述第二电极片相连。前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更包括一导电层,该导电层形成于该基材层 与该绝缘层相接的表面,且与该第二电极组之间相绝缘。前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更包括一导电层,该导电层形成于该基材层 与该绝缘层相接的表面的相对面。前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中所述的桥接导线包括一个第一导电部及多 个第二导电部,每一上述第二导电部与上述第二电极片之一相连。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装置,其包括: 一基材层; 一绝缘层,形成于该基材层的一表面; 多个第一电极组,每一上述第一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片及电连接相邻的上述第一电极片的多个第一导线;及 多个第二电极组,每一上述第二电极组包括多 个第二电极片及电连接相邻的上述第二电极片的一桥接导线; 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电极组与上述第二电极组内的上述第二电极片互相分隔地形成于绝缘层不与该基材层相接的表面,上述第二电极组中的桥接导线则形成于该基材层与该绝缘层相接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装置,其包括一基材层;一绝缘层,形成于该基材层的一表面;多个第一电极组,每一上述第一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片及电连接相邻的上述第一电极片的多个第一导线;及多个第二电极组,每一上述第二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二电极片及电连接相邻的上述第二电极片的一桥接导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电极组与上述第二电极组内的上述第二电极片互相分隔地形成于绝缘层不与该基材层相接的表面,上述第二电极组中的桥接导线则形成于该基材层与该绝缘层相接的表面。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每一上述第二电极组的桥接导线包括电连接相邻的上述第二电极片的多个桥接线段,每一上述桥接线段包括一第一导电部及形成于该第一导电部两端的 两个第二导电部,上述第二导电部分别与上述第二电极片的相邻二者相连。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导电 层,该导电层形成于该基材层与该纟色缘层相接的表面,且与该第二电极组之 间相绝缘。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导电 层,该导电层形成于该基材层与该绝缘层相接的表面的相对面。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桥接 导线包括一第一导电部及多个第二导电部,每一上述第二导电部与上述第 二电极片之一相连。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上述第二导 电部耦接至与其对应的上述第二电极片的一端部。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上述第二导 电部耦接至与其对应的上述第二电极片的一中部。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绝缘层用于形成上述第一电极组及上述第二电极组的上述第二电极片的表面为 平坦的表面。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上述第一电 极组的上述第 一电极片互相间隔地沿直线排布。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 电极组互相间隔地平行排布。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上述第二电极组内的上述第二电极片互相间隔地沿直线排布于该绝缘层表面。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仪晧邓智先
申请(专利权)人: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