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透性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55388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9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高透性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属于氧化锆粉体制备技术领域。所述超高透性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氧氯化锆溶解于蒸馏水中,然后加入氧化钇、改性稳定剂和硝酸铝,得到反应溶液A;步骤(2):将氢氧化钠溶解于蒸馏水中,加入复合分散剂,得到反应溶液B;步骤(3):将反应溶液A滴加至反应溶液B中,直至反应结束;步骤(4):将反应得到的混合液体静置陈化,洗涤,干燥,球磨,然后将烧结助剂在无水乙醇中混合均匀后,添加至球磨罐中混合,继续球磨,干燥,过筛,煅烧,得到超高透性氧化锆粉体。通过该方法得到的氧化锆粉体具有超高透性、优异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氧化锆粉体的制备,具体涉及一种超高透性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氧化锆作为一种重要的陶瓷材料,因其高硬度、高熔点、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超高透性氧化锆粉体更是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成为制备高性能陶瓷、光学器件等材料的理想选择。

2、目前,超高透性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物理法主要通过机械研磨、固相反应等方式制备,虽然工艺简单,但难以获得粒度细、分布均匀的粉体。化学法制备的氧化锆粉体化学组分均匀、粒度细且分布窄,但是所用的原料成本较高,生产周期较长。

3、专利cn 104211114 b公开一种纳米稳定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可溶性锆盐和稳定剂添加物可溶性金属盐融入去离子水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加入多元羧酸络合剂,并调节ph值,然后加入多元醇交联剂,在水浴中加热,通过酯化反应使溶液转化为胶体;将胶体与分散剂进行浆化,得到能通过泵输送的浆料;将浆料进行雾化、干燥;将干燥物料在氧气作用下充分燃烧,得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透性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透性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氧氯化锆、蒸馏水、氧化钇、改性稳定剂和硝酸铝的用量比为(60-70)g:(1-1.5)L:(2.416-2.484)g:(1.8-2.1)g:(1.8-2.1)g,搅拌混合时间为30-4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透性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1中,2-氯-2-氧-1,3,2-二氧磷杂环戊烷和3-丁炔-1-醇的摩尔比为(0.8-1.1):(0.9-1.2),反应时间为12-14h,1,8-二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透性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透性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氧氯化锆、蒸馏水、氧化钇、改性稳定剂和硝酸铝的用量比为(60-70)g:(1-1.5)l:(2.416-2.484)g:(1.8-2.1)g:(1.8-2.1)g,搅拌混合时间为30-4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透性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1中,2-氯-2-氧-1,3,2-二氧磷杂环戊烷和3-丁炔-1-醇的摩尔比为(0.8-1.1):(0.9-1.2),反应时间为12-14h,1,8-二氮杂环[5,4,0]十一烯-7、中间产物1和n-boc-乙醇胺的摩尔比为(3.41-6.82):(8.25-16.50):(1.71-3.42),低温反应温度为-10~-15℃,反应时间为30-45min,继续搅拌时间为30-35min,干燥温度为25-30℃,时间为48-60h;所述q2中,中间产物2、二氯甲烷、恒压滴液漏斗中的二氯甲烷和三氟乙酸的用量比为(1.04-2.08)g:(10-20)ml:(10-20)ml:(3-6)ml,滴加温度为-5~-8℃,滴加时间为30-45min,搅拌时间为12-14h,干燥温度为25-30℃,时间为48-50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透性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3中,纤维素纳米晶、去离子水、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溴化钠、次氯酸钠和甲醇的用量比为(3-6)g:(300-600)ml:(60-120)mg:(1.20-2.40)g:(33.10-66.22)g:(30-60)ml,第一次用0.5mol/l的氢氧化钠调节ph=5.6,滴加次氯酸钠溶液的时间为30-40min,第二次用0.5mol/l的氢氧化钠调节ph=10,持续搅拌时间为12-14h,继续搅拌时间为1-2h,第三次用1mol/l的盐酸调节ph=1,继续搅拌时间为24-30h,透析时间为72-84h;所述q4中,中间产物4、1-(3-二甲氨基丙基)-3-环己基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陈清良刘一璟胡维宇陈思日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泽尔顿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