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回路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3165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回路控制电路,多回路控制电路包括由电源输入单元供电的用于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及至少两根主线、至少两个第一控制开关和至少两个第二控制开关;每根主线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控制开关与电源端连接、通过第二控制开关接地,在任意两根主线的第二端之间还并联连接有两组极性相反的LED;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接收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处于导通或关闭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N根主线即可实现N*(N-1)回路,减少了主线的使用数,大大简化了电路结构,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回路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传统的装饰灯串为了达到良好的装饰效果,一般都会将灯串设置成具有频闪或者变色或者二者同时具备的功能,尤其是圣诞装饰灯串,为了营造冰天雪地的气氛,一种具有下雪效果的的装饰灯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该现有技术中装饰灯产品的电路原理图参照图1所示,该现有设计是采用N+1根主线实现N个回路的电路设计,图中所示的产品包括16个串联灯串10,该串联灯串10由三个LED二极管串联组成的,每个串联灯串10的一端与主线L17并联连接,所述主线L17与直流电源电连接,每个串联灯串10的另一端依次与主线L01至L16连接,主线L01至L16的端点集结与控制芯片连接形成16个电路回路,通过控制芯片控制每个串联灯串10的点亮和持续时间。这样设计存在很多缺点,其一,靠近控制芯片的主线特别多,有N回路就有N+1根主线,而远离控制芯片的主线逐渐减少,整个装饰灯的线路呈锥形,这种装饰灯外形难看,整体的装饰效果较差,同时也特别浪费主线;其二,如果要实现N个回路,则必需要有N根主线与控制芯片连接控制,若装饰灯采用的回路越多,则整个电路设计就显得特别繁杂;同样,如果回路越多,所采用的控制芯片的引脚也同样增多,对应的控制电路板相应增大且电子元件也随之增加,装饰灯的外形出现头大尾小的缺陷,装饰灯的回路越多其成本就越高,这种设计不易在市场上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回路控制电路,其主线比较少、成本低、电路结构简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回路控制电路,包括由电源输入单元供电的用于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及至少两根主线、至少两个第一控制开关和至少两个第二控制开关;每根主线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电源端连接、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接地,在任意两根主线的第二端之间还并联连接有两组极性相反的LED;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接收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处于导通或断开状态。 本技术包括至少两根主线以及并联在任意两根主线的第二端之间的两组极性相反的LED,每根主线连接有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的输入端与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单元通过向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输出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的导通或断开,这样通过与第一控制开关与电源端连接、通过第二控制开关接地的主线可以与电源端连接或接地,实现对每根主线的正极、负极及断开状态的控制;在LED两端连接的主线从头至尾采用的数量一致,避免了目前市场上装饰灯的线路整体呈现锥形结构;而且本技术采用N根主线即可实现N*(N-1)回路,大大简化了电路结构,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另外采用本技术电路设计可以将装饰灯的控制器做的更小,可以使控制器与连接控制器的LED配套使用,使装饰灯的外形更为美观协调,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成本。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装饰灯的电路连接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多回路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图3为本技术多回路控制电路在一实施例中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技术装饰灯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装饰灯中的控制器的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装饰灯中的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装饰灯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单个装饰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未采用尾塞的装饰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多条装饰灯并联连接的电路结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包括至少两根主线以及并联在任意两根主线的第二端之间的两组极性相反的LED,每根主线连接有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的输入端与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单元通过向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输出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的导通或断开,这样通过与第一控制开关与电源端连接、通过第二控制开关接地的主线可以与电源端连接或接地,实现对每根主线的正极、负极及断开状态的控制;在LED两端连接的主线从头至尾采用的数量一致,避免了目前市场上装饰灯的线路整体呈现锥形结构;而且本技术采用N根主线即可实现N*(N-1)回路,大大简化了电路结构,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另外采用本技术电路设计可以将装饰灯的控制器做的更小,可以使控制器与连接控制器的LED配套使用,使装饰灯的外形更为美观协调,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本技术的多回路控制电路,包括由电源输入单元供电的用于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及至少两根主线、至少两个第一控制开关和至少两个第二控制开关,如图2示出了四根主线,主线L1、主线L2、主线L3和主线L4,及四个第一控制开关和四个第二控制开关;每根主线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电源端连接、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接地,在任意两根主线的第二端之间还并联连接有两组极性相反的LED,其中在主线L1和主线L2之间连接有LED1和LED 2,LED 1和LED 2的极性相反,在主线L1和主线L3之间连接有LED3和LED 4,LED 3和LED 4的极性相反,在主线L1和主线L4之间连接有LED5和LED 6,LED 5和LED 6的极性相反,在主线L2和主线L4之间连接有LED7和LED 8,LED 7和LED 8的极性相反,在主线L2和主线L3之间连接有LED9和LED A,LED9和LED A的极性相反,在主线L3和主线L4之间连接有LED B和LED C,LED B和LED C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接收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处于导通或关闭状态。每一组LED如图可以由一个LED二极管组成;或者由至少两个LED二极管串联组成,其中一个LED二极管的阳极与另一个LED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在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导通,第二控制开关断开时,主线通过第一控制开关与电源连接,此时该主线处于高电压状态,即正极状态;在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断开,第二控制开关导通时,主线通过第二控制开关接地,此时该主线处于低电压状态,即负极状态;在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都断开时,主线也没与电源连接,也没接地,此时主线处于断开状态。这样通过控制单元向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输出控制信号来控制与至少两根主线连接的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的导通或断开,以使与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连接的至少两根主线处于正极、负极或断开状态,在其中一根主线处于正极状态时,另外一根主线处于负极状态时,此时连接在该两根主线之间的一组LED点亮,另外一组极性相反的LED关灭;在其中一根主线处于正极状态,另外一根主线也处于正极状态时,此时连接在该两根主线之间的两组LED关灭;在其中一根主线与另外一根主线同时处于正极、负极或断开状态时,此时连接在该两根主线之间的两组LED关灭;在其中一根主线处于断开状态,此时与该根主线连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回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电源输入单元供电的用于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及至少两根主线、至少两个第一控制开关和至少两个第二控制开关;每根主线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电源端连接、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接地,在任意两根主线的第二端之间还并联连接有两组极性相反的LED;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接收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处于导通或关闭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回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电源输入单元供电的用于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及至少两根主线、至少两个第一控制开关和至少两个第二控制开关;每根主线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电源端连接、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接地,在任意两根主线的第二端之间还并联连接有两组极性相反的LED;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接收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处于导通或关闭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回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入单元包括有整流单元、稳压滤波单元和交流电源,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连接,该整流单元的输出端通过稳压滤波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回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线为四根,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为四个,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为四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回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为高或低电平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包括第二三级管,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包括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及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端连接,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主线的第一端连接,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邦扬
申请(专利权)人:鹤山丽得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