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浮力水下探测用光电复合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2417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7 19:3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零浮力水下探测用光电复合缆,涉及光电复合缆技术领域,包括电缆外套,所述电缆外套的内部中心位置处横向设有内芯,所述内芯的外壁设有四组与电缆外套内壁固定的支撑条,所述电缆外套的外壁开设有若干组进水孔。本技术通过加强组件增大该电缆承受更大的水压,预防对内部电线挤压导致不能正常传输电能工作,同时每组电线单独置于约束框内,避免海水的冲击力导致电缆扭曲,造成内部电线摩擦大出现的破损,进一步的延长其电缆的使用寿命,同时海水可经过进水孔进入锥形孔内,增大与该电缆外壁的接触面积,且配合导热柱快速将约束框内部的热量传递至海水中,变相的降低了电缆使用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电复合缆,具体为一种零浮力水下探测用光电复合缆


技术介绍

1、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能源的匮乏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陆地资源短缺的压力,人类又把目光转向海洋,提出了“重返海洋”、“21世纪是海洋世纪”的说法,随着对海洋资源的不断深入开发,各种水下探索设备的使用也不对增多,海水下业环境中使用的电缆的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2、现有专利(公告号:cn213935690u)公开的一种零浮力水下探测用光电复合缆,其增大了电缆的整体排水量,降低了电缆的平均密度,同时通过紧固件与承力单元配合,反向扎紧的方式,扎紧能力相对高强包带更好,并且可以减小铠装元件间的相对位移剪切,尽可能减少使用时的加强件应力损失,与此同时也减少了电缆包带对电缆的增重。

3、但是上述的技术方案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电缆随着设备在海水内下潜,其吃水的深度逐渐变大,器海水对电缆的压力随之变大,促使电缆内多股电线芯相对挤压,甚至出现电线外壁的绝缘层破裂导致短路的情况,而海水中海浪颇多,其海水的冲击力会导致电缆扭曲,促使内部的多股电线之间摩擦力大,随之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零浮力水下探测用光电复合缆,包括电缆外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外套(100)的内部中心位置处横向设有内芯(120),所述内芯(120)的外壁设有四组与电缆外套(100)内壁固定的支撑条(150),所述电缆外套(100)的外壁开设有若干组进水孔(101),所述支撑条(150)的外壁与进水孔(101)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锥形孔(151),所述内芯(120)的外壁位于两组支撑条(150)之间固定有约束框(140),所述约束框(140)内套置有电线(130),所述电缆外套(100)内设置有若干组加强组件(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浮力水下探测用光电复合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浮力水下探测用光电复合缆,包括电缆外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外套(100)的内部中心位置处横向设有内芯(120),所述内芯(120)的外壁设有四组与电缆外套(100)内壁固定的支撑条(150),所述电缆外套(100)的外壁开设有若干组进水孔(101),所述支撑条(150)的外壁与进水孔(101)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锥形孔(151),所述内芯(120)的外壁位于两组支撑条(150)之间固定有约束框(140),所述约束框(140)内套置有电线(130),所述电缆外套(100)内设置有若干组加强组件(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浮力水下探测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进水孔(101)数量为四个,且四个进水孔(101)呈环形阵列分布于电缆外套(100)的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浮力水下探测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框(140)端部截面呈梯形,且约束框(140)远离内芯(120)的两组阴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松朱峰林闵泽宇梁志帮何军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凌宇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