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2398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于配置于一计算机机箱与一机架之间的滑轨结构,其包括一第一滑轨、一滑块、一第一连接件及一第二连接件。第一滑轨固定于机架。滑块滑设于第一滑轨。第一连接件固设于计算机机箱。第二连接件固设于滑块并且滑设于第一连接件。计算机机箱透过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经由滑块在第一滑轨内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滑轨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适于配置于计算机机箱(chassis)与机架(rack)之间的滑轨结构。
技术介绍
—般而言,计算机的等级依据应用程度,可分为个人用计算机主机、服务器主机以及超级计算机。个人用计算机主机通常使用一到两个处理器,用以处理一般企业的行政事务或多媒体相关信息。若要处理其它运算繁复的工作或储存大量的数据,业界多使用服务器主机,且根据现今的网络需求,可选择配置二到四颗处理器,甚至多达八颗或十六颗处理器的服务器计算机系统。至于超高运算效能的应用,通常采用几十颗甚至数百颗、数千颗处理器串接起来的超级计算机。 目前业界常用的服务器主机多为可堆栈及串连的机架式计算机主机(Rackmo皿tcomputer)。此设计是将计算机主机中的主板的尺寸大幅縮小,并各别配置中央处理单元、芯片组、内存与硬盘,之后通过滑轨引导而装入于机架内,以节省空间且方便抽换。每一台服务器其实就是一个独立运作、可抽换的计算机主机,并已进化到现今外型薄化、占用空间小、低耗电且易于管理的机架式服务器。 —般用于机架上的滑轨结构,乃成对地设置于计算机主机的两侧,足以支撑计算机主机的重量,并藉以引导计算机主机沿水平方向移动而拖出于机架之外或推入于机架内。进一步来说,一般的滑轨结构包括外滑轨与内滑轨,以通过内、外滑轨的搭配,使得计算机主机能够相对机架滑动。 然而,内滑轨必须先安装至计算机主机的侧边,再与机架上的外滑轨配合,才能让计算机主机相对机架滑动。也就是说,在计算机主机与机架之间必须要有能够同时容纳内、外滑轨的宽度,才能够进行后续的滑轨与主机的安装。因此,当较宽的计算机主机要装到机架时,便可能因为内、外滑轨所占的宽度过大,而产生无法装入的情形。此外,通过内、外滑轨的引导虽然可使计算机主机很顺畅的在机架上滑动,但是并没有任何止挡,很容易在将计算机主机拖出机架时直接滑出而掉落,造成危险。 另外,当要对计算机主机进行维修或更换内部的零件时,必须将计算机主机从机架上取出后才能进行后续动作,且须另外寻找一个放置计算机主机的空间,实为繁琐与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 本专利技术提供件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滑轨、一滑块、一第3种滑轨结构,可提升计算机机箱与机架之间组装和拆卸的便利性。种滑轨结构,可在机架上直接对计算机主机进行维修与更换内部零种适于配置于一计算机机箱与一机架之间的滑轨结构,其包括一第连接件及一第二连接件。第一滑轨固定于机架。滑块滑设于第一滑轨。第一连接件固设于计算机机箱。第二连接件固设于滑块并且滑设于第一连接件。计算 机机箱透过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经由滑块在第一滑轨内滑动。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滑轨包括一滑轨本体及两个阻挡件。两个阻挡件分别组装于滑轨本体的两端,以限制滑块在滑轨本体上的滑动行程。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滑轨还包括一弹片配置于滑轨本体上,以将滑块暂时限制在滑轨本体的一端上。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滑块包括一滑动部及一夹持部。滑动部组装于第一滑轨,且 位于第一滑轨内。夹持部与滑动部连接,其中夹持部位于第一滑轨外,且夹持部具有一组装 槽以容纳第二连接件。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为一第二滑轨,而第二连接件适于滑入第二滑 轨。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具有一弹性卡扣件,第二滑轨具有一与弹性卡 扣件对应的卡扣孔。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卡扣孔的中心至计算机机箱末端的距离为一第一距离,弹性卡扣件的中心至滑块的距离为一第二距离,且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当计算机机箱被推入机架内时,弹性卡扣件会先滑入卡扣孔内后再脱离卡扣孔,当计算机机箱从机架内被拉出时,弹性卡扣件会滑入卡扣孔内以维持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相对位置。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弹性卡扣件包括一固定部、一弹性臂、一按压部及一引导 部。固定部配置于第二连接件上。弹性臂连接于固定部与按压部之间,而按压部连接于弹 性臂与引导部之间。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为一条状板金件。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计算机机箱具有一释放孔,且弹性卡扣件被释放孔所暴露。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固定于计算机机箱的一内壁上,而第一滑轨则 位于计算机机箱外。 本专利技术是通过滑轨结构的引导,而使计算机机箱可以顺利地在机架上滑动,进而 使计算机机箱可以方便地与机架组装在一起。 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 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滑轨结构组装前的示意图。 图2绘示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3绘示为图1的弹性卡扣部与卡扣孔相卡扣的立体图。 图4绘示为图1的滑轨结构的组合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滑轨结构组装前的示意图。图2绘示为图1的剖面示意 图。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滑轨结构100配置于一计算机机箱200与一机架(未绘示)之间,藉以引导计算机机箱200推入于机架内或从机架内拉出。 滑轨结构100包括一第一滑轨110、一滑块120、一第一连接件130及一第二连接 件140。第一滑轨IIO适于固定于机架上。滑块120配置于第一滑轨IIO上,且滑块120 适于在第一滑轨110上滑动。第一连接件130适于固定于计算机机箱200上。第二连接件 140固设于滑块120并且滑设于第一连接件130。虽然,以下的实施例仅针对单一的滑轨结 构100进行说明,但在实际应用时,滑轨结构100可成对地配置于计算机机箱200与机架的 两侧,且二滑轨结构100之间维持的距离相当于机架的宽度。 上述的第一滑轨110适于固定于机架上。第一滑轨110可包括一滑轨本体112 及两个阻挡件114、116,两个阻挡件114U16分别组装于滑轨本体112的两端,且第一滑轨 110可通过锁固的方式将滑轨本体112的两端分别固定至机架。滑块120适于在第一滑轨 110上滑动。举例而言,滑块120可包括一滑动部122及一夹持部124。夹持部124与滑动 部122连接。滑动部122组装于第一滑轨110,且位于第一滑轨110内。夹持部124位于第 一滑轨110夕卜,且具有一组装槽124a。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40为一条状板金件,且 例如以螺丝锁固或其它方式固定在组装槽124a内。由上述可知,由于滑块120组装在第一 滑轨110上,且第二连接件140固定在夹持部124的组装槽124a内,使得第二连接件140通 过滑块120连接至第一滑轨IIO,且当滑块120移动时会带动第二连接件140相对地移动。 此外,第二连接件140连接于滑块120与第一连接件130之间。第一连接件130 固定于计算机机箱200的一内壁上,且第一连接件130为一第二滑轨。因此,可使计算机机 箱200通过第一连接件130相对于机架滑动。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将第一连接件130设置 在计算机机箱200的内壁,而第一滑轨110则位于计算机机箱200外,进而可节省在计算机 机箱200外安装滑轨所需的空间。亦即,在相同宽度的机架中,能够通过滑轨结构100所节 省的空间,来让较宽的计算机机箱200也能装入。 图3绘示为图1的弹性卡扣部与卡扣孔132相卡扣的立体图。请参考图1与图3, 第二连接件140还可具有一弹性卡扣件142且位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轨结构,配置于一计算机机箱与一机架之间,而该滑轨结构包括:一第一滑轨,固定于该机架;一滑块,滑设于该第一滑轨;一第一连接件,固设于该计算机机箱;以及一第二连接件,固设于该滑块并且滑设于该第一连接件,该计算机机箱透过该第一连接件以及该第二连接件,经由该滑块在该第一滑轨内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滑轨结构,配置于一计算机机箱与一机架之间,而该滑轨结构包括一第一滑轨,固定于该机架;一滑块,滑设于该第一滑轨;一第一连接件,固设于该计算机机箱;以及一第二连接件,固设于该滑块并且滑设于该第一连接件,该计算机机箱透过该第一连接件以及该第二连接件,经由该滑块在该第一滑轨内滑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轨包括 一滑轨本体;以及二阻挡件,分别组装于该滑轨本体的两端,以限制该滑块在该滑轨本体上的滑动行程。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轨还包括一弹片,配置于该滑 轨本体上,以将该滑块暂时限制在该滑轨本体的一端上。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块包括 一滑动部,组装于该第一滑轨,且位于该第一滑轨内;以及一夹持部,与该滑动部连接,其中该夹持部位于该第一滑轨外,且该夹持部具有一组装 槽以容纳该第二连接件。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件为一第二滑轨,而该第二 连接件适于滑入该第二滑轨。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件具有一弹性卡扣件,该第 二滑轨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锋郑再魁徐继彭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