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长浩专利>正文

一种逆变器底部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2074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7 19:32
本技术公开了逆变器技术领域的一种逆变器底部防护结构,包括防护座和冷却仓,所述冷却仓位于所述防护座的上方,所述防护座的内腔底部四角处固定连接有缓冲筒,所述缓冲筒的内腔内嵌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缓冲筒的顶端插接有压杆,所述压杆的底端贯穿所述缓冲筒并延伸至所述缓冲筒的内腔,且固定连接有渗液板,所述缓冲筒的内腔填充有填充液,所述填充液位于所述渗液板的底部,该逆变器底部防护结构,结构设计合理,可在对逆变器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可对受到的震动进行吸收,防止对逆变器造成影响,在对逆变器进行防护的同时,也可对逆变器进行降温冷却,防止逆变器工作时温度过高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逆变器,具体为一种逆变器底部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1、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波的转换器,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逆变器的应用市场非常广泛,逆变器通常需要利用防护装置对其进行保护。

2、现有的逆变器底部防护结构仅能够对逆变器进行简单的防护,逆变器受到震动时无法良好的对逆变器受到的震动进行缓冲,容易使逆变器内部结构受损,并且现有的逆变器底部防护结构未设置有散热结构,导致逆变器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无法良好的散发,容易使逆变器过热导致逆变器内部元件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逆变器底部防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变器底部防护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了现有的逆变器底部防护结构仅能够对逆变器进行简单的防护,无法对逆变器受到的震动进行缓冲,现有的逆变器底部防护结构未设置有散热结构,导致逆变器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无法良好的散发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逆变器底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座(100)和冷却仓(200),所述冷却仓(200)位于所述防护座(100)的上方,所述防护座(100)的内腔底部四角处固定连接有缓冲筒(110),所述缓冲筒(110)的内腔内嵌有第一复位弹簧(111),所述缓冲筒(110)的顶端插接有压杆(120),所述压杆(120)的底端贯穿所述缓冲筒(110)并延伸至所述缓冲筒(110)的内腔,且固定连接有渗液板(121),所述缓冲筒(110)的内腔填充有填充液(130),所述填充液(130)位于所述渗液板(121)的底部,左右两侧所述缓冲筒(110)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杆(140),前后两侧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器底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座(100)和冷却仓(200),所述冷却仓(200)位于所述防护座(100)的上方,所述防护座(100)的内腔底部四角处固定连接有缓冲筒(110),所述缓冲筒(110)的内腔内嵌有第一复位弹簧(111),所述缓冲筒(110)的顶端插接有压杆(120),所述压杆(120)的底端贯穿所述缓冲筒(110)并延伸至所述缓冲筒(110)的内腔,且固定连接有渗液板(121),所述缓冲筒(110)的内腔填充有填充液(130),所述填充液(130)位于所述渗液板(121)的底部,左右两侧所述缓冲筒(110)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杆(140),前后两侧所述安装杆(140)的外侧壁左右两侧套接有第二复位弹簧(141),前后两侧所述安装杆(140)的外侧壁左右两侧滑动连接有滑套(150),左右两侧所述滑套(150)的外侧壁与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41)固定连接,左右两侧所述滑套(150)的外侧壁上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51),左右两侧所述连接杆(151)的末端与所述冷却仓(200)转动连接,所述冷却仓(200)的内部下侧开有蓄水池(210)。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长浩
申请(专利权)人:何长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