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发电及俘能的动力吸振器及浮置板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1981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7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擦发电及俘能的动力吸振器及浮置板轨道,所述动力吸振器包括:密封的壳体及安装在壳体内的吸振器,所述壳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座、圆筒壁和上盖,底座、圆筒壁和上盖的横截面均为圆形;在底座和上盖的两侧靠近边缘处都各设有一个螺孔,两根螺纹杆分别穿过底座和上盖两侧的螺孔竖直安装在壳体上;在壳体内部中央竖直安装有导滑杆;所述吸振器包括上电极、下电极、中间电极、摩擦内层、摩擦外层、上弹簧、下弹簧和垫高环;所述浮置板轨道包括混凝土层、浮置板道床、钢轨、扣件以及所述的动力吸振器,动力吸振器设置在所述钢轨下面的浮置板道床内,沿铁路线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动力吸振器的底座安装在混凝土层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振动控制与利用,具体涉及一种摩擦发电及俘能的动力吸振器及浮置板轨道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但是,交通工具行驶时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对乘客和居民以及环境都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还会对轨道周边建筑以及高精密设备造成损害。

2、动力吸振器是利用共振系统吸收物体的振动能量以减小物体振动的设备。其原理是在振动物体上附加质量-弹簧共振系统,这种附加系统在共振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可使振动物体的振动减小。

3、摩擦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在外激励作用下,发电机内部的摩擦电极材料发生相对位移,由于摩擦材料电极性的差别使电荷发生转移,当两电极材料分离时,由于电势差进而产生电流。通过两电极材料间的接触摩擦形成电荷的耦合作用,将外界环境中的机械能转化为可供给器件工作的电能。

4、传统的由质量-弹簧系统构成的吸振器通常是将振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系统的内能来进行耗散,而不能进行振动能量的俘获并进行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擦发电及俘能的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的壳体及安装在该壳体内的吸振器,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发电及俘能的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14)的底部、摩擦内层(11)顶面的上下表面以及所述平台(16)底部的对应位置处都设置有卡扣(17),用于固定所述下弹簧(1)和上弹簧(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发电及俘能的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摩擦外层(12)的两个柱环上下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发电及俘能的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5)的上端伸出所述上盖;所述上盖(8)的顶面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擦发电及俘能的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的壳体及安装在该壳体内的吸振器,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发电及俘能的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14)的底部、摩擦内层(11)顶面的上下表面以及所述平台(16)底部的对应位置处都设置有卡扣(17),用于固定所述下弹簧(1)和上弹簧(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发电及俘能的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摩擦外层(12)的两个柱环上下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发电及俘能的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5)的上端伸出所述上盖;所述上盖(8)的顶面与所述圆筒壁(13)之间的距离能够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发电及俘能的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除了所述导滑杆7和螺纹杆(5)外,动力吸振器的其它部件均由电绝缘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发电及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博龙赵斗胡叙洪李爱东张舵王然杨涛郑钰胜罗洪春胡文林谭新宇陈江雪何宾王少林宋哲男刘冀钊齐春雨谭大正刘志雄叶少敏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