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式房中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1886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7 19:31
本技术涉及一种悬浮式房中房结构,包括外墙体、内墙体、四个上支撑柱和四个下支撑柱,内墙体设置在外墙体的内部,外墙体内壁的底部与内墙体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架。本技术通过设置悬浮式的房中房,将房中房利用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进行支撑垫高,进而减少了房中房与室内地面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并集中了震动能量的传递,同时在下支撑柱与上支撑柱之间设置阻尼器进行减震以及缓冲,以此避免房中房结构受到室内声音的影响,同时减少噪声的传播,房中房主体则通过采用外墙体与内墙体双层结构,阻隔声音的传播,进而能够极大的改善房中房内墙体内部的工作环境,便于塑造一个较为安静的隔音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隔断,尤其涉及一种悬浮式房中房结构


技术介绍

1、房中房结构是一种创新性的建筑设计,它通过在房间内部创建另一个房间,以提供更优越的噪音阻断性能,更方便对室内声音进行监督、调配和管控,这种结构通常使用隔音材料和特殊的设计技巧,以确保房中房的安静和舒适。

2、但是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房中房在安装时,会与天花板、地面或者墙体有接触,在外界或房中房内部产生噪音震动时会产生共振,传递噪音,不能够起到很好的隔振降噪效果,且机械震动会通过房中房的底部支撑传递至房中房内部,进而影响房中房内部的声音环境,进而不利于实际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浮式房中房结构,以改进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悬浮式房中房结构,包括外墙体、内墙体、四个上支撑柱和四个下支撑柱,所述内墙体设置在外墙体的内部,所述外墙体内壁的底部与内墙体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架,四个所述上支撑柱固定连接在外墙体的底部,所述上支撑柱与下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浮式房中房结构,包括外墙体(1)、内墙体(2)、四个上支撑柱(8)和四个下支撑柱(9),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体(2)设置在外墙体(1)的内部,所述外墙体(1)内壁的底部与内墙体(2)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架(4),四个所述上支撑柱(8)固定连接在外墙体(1)的底部,所述上支撑柱(8)与下支撑柱(9)的内部均设置为空心结构,四个所述下支撑柱(9)分别滑动连接在上支撑柱(8)的内壁之间,所述上支撑柱(8)内壁的顶部与下支撑柱(9)内壁的底部之间固定安装有阻尼器(10),所述上支撑柱(8)与下支撑柱(9)之间还设置有缓震机构,所述上支撑柱(8)的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限位槽(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浮式房中房结构,包括外墙体(1)、内墙体(2)、四个上支撑柱(8)和四个下支撑柱(9),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体(2)设置在外墙体(1)的内部,所述外墙体(1)内壁的底部与内墙体(2)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架(4),四个所述上支撑柱(8)固定连接在外墙体(1)的底部,所述上支撑柱(8)与下支撑柱(9)的内部均设置为空心结构,四个所述下支撑柱(9)分别滑动连接在上支撑柱(8)的内壁之间,所述上支撑柱(8)内壁的顶部与下支撑柱(9)内壁的底部之间固定安装有阻尼器(10),所述上支撑柱(8)与下支撑柱(9)之间还设置有缓震机构,所述上支撑柱(8)的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限位槽(12),所述下支撑柱(9)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13),所述限位块(13)的外侧与限位槽(12)的内壁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式房中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震机构包括两个第二连接杆(15),所述第二连接杆(15)均固定连接在两个上支撑柱(8)相靠近的一侧之间,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15)为平行排布,所述第二连接杆(15)的外侧均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16),所述第二连接杆(15)外侧的中央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7),所述固定板(17)的顶部与外墙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块(16)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撑杆(20),所述撑杆(20)远离滑块(16)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距离最近一个下支撑柱(9)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晶华杨世辉朱明明贺阳郑如华黄水兰彭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孚泰文化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