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梁简支转连续结构体系及其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5042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2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梁简支转连续结构体系及其设计方法,其包括用于连接两侧的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以及用于连接两者的简支转连续结构,基于上述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支点截面;S2、钢板和钢筋的选用;S3、剪力钉布置;S4、该结构体系的裂缝宽度安全系数计算;S5、该体系的抗弯承载力安全系数计算;S6、基于设计人员自行定义的容许最小安全系数,迭代上述步骤,优化结构;S7、迭代上述步骤,直至得到的安全系数满足需求,则完成该结构体系的设计;该体系可抵抗较大的负弯矩区拉力且不存在现有技术中的负弯矩钢束张拉难题,且基于该结构的设计方法可快速实现该类结构的受力计算和设计优化,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跨座式单轨桥梁设计,特别涉及一种轨道梁简支转连续结构体系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

2、如图1所示,跨座式单轨为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制式,其列车车辆抱住轨道梁行驶,轨道梁同时起到对车辆的竖向支撑、纵向导向和横向稳定作用,该类轨道交通制式一般应用于中低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中。跨座式单轨桥梁的轨道梁55顶面供跨座式单轨车辆的走行轮52行驶、侧面供导向轮53和稳定轮54行驶,车身51的重力主要通过走行轮传递至轨道梁上,其轨道梁既是承重结构又是走行轨道,因此要求在水平和竖向均达到毫米级的预制、架设和成桥线形精度,而现场现浇施工难以保证轨道梁精度要求,故一般以“工厂预制、现场装配、部分现浇”的施工方式为主。

3、目前跨座式单轨仅在重庆、银川、芜湖等地建成或运营数条线路,其桥跨结构的结构体系包括简支梁体系、连续梁体系、连续刚构体系三种,但各体系均存在一些长久未获解决的问题而限制了跨座式单轨的推广应用。

4、上述三种体系存在以下优点和不足:

5、一、简支梁体系的优点是:(1)基础沉降、混凝土收缩徐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梁简支转连续结构体系及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简支转连续结构体系包括用于连接两侧的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的简支转连续结构;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包括预制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所述轨道梁简支转连续结构设置于连续墩的墩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轨道梁简支转连续结构体系及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x3=Nx4+dVx4=(Nx5+dVx5)+dVx4=((Nx6+dVx6)+dVx5)+dVx4=……=(Nxm+dVxm)+……+dVx6+dVx5+dVx4,其中Nx4和dVx4分别为钢板一侧的端面以及与所述钢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梁简支转连续结构体系及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简支转连续结构体系包括用于连接两侧的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的简支转连续结构;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包括预制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所述轨道梁简支转连续结构设置于连续墩的墩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轨道梁简支转连续结构体系及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x3=nx4+dvx4=(nx5+dvx5)+dvx4=((nx6+dvx6)+dvx5)+dvx4=……=(nxm+dvxm)+……+dvx6+dvx5+dvx4,其中nx4和dvx4分别为钢板一侧的端面以及与所述钢板同厚度且宽度和纵向长度为dl的混凝土长方体微元□4的一侧端面的纵向轴拉力和底面纵向剪力,nx5和dvx5分别为□4一侧与所述□4同厚度且宽度和纵向长度为dl的混凝土长方体微元□5的一侧端面的纵向轴拉力和底面纵向剪力,同理类推,nxm和dvxm分别为零弯矩截面一侧以及与所述零弯矩截面同厚度且宽度、纵向长度为dl的混凝土长方体微元□m一侧端面的纵向轴拉力和底面纵向剪力,可知nxm≈0,故其中vxc(l)为距所述支点截面纵向距离为l处的宽b厚hp混凝土长方体微元□l的底面纵向剪力、vcc(l)为此处宽b高h的全截面竖向剪力、sc(l)为□l对该处宽b高h全截面中性轴的面积矩、icc(l)为该处宽b高h全截面的惯性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梁简支转连续结构体系及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vxp(l)为距支点截面纵向距离为l处的长方体钢板微元□l的底面纵向剪力、vpc(l)为该处的全截面竖向剪力、sp(l)为□l对该处混凝土梁截面中性轴的面积矩、ic(l)为该处混凝土梁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帅于鹏高宗余朱尔玉徐升桥文望青曾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