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按压泵及包含该按压泵的泵送容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按压泵及包含该按压泵的泵送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973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2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按压泵及包含该按压泵的泵送容器,其中,按压泵为全塑泵,不用分类拆解即可实现整体回收。按压件和固定座相互配合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容纳有弹性囊。弹性囊构造有呈锥形螺纹管状的压缩部,压缩部包括内螺纹结构及与内螺纹结构相对应的外螺纹结构,以此降低压缩部脱模时的形变率,并提高压缩部的应力的传递效率及均匀性,延长弹性囊的使用寿命。按压泵通过采用阀盖密封方式的上单向阀及下单向阀对内容物进行双重稳定地密封及流动控制,以提高泵送容器的密封性,降低首次使用时所需要的按压数次,避免使用过程中的断泵问题;同时,还可以拓展对内容物粘稠度的包容性和适用性,使得该泵送容器可应用于泵送半流体、液体或气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尤其涉及一种按压泵及包含该按压泵的泵送容器


技术介绍

1、按压泵在日化洗涤产品、护肤品、食品、药品等领域中广泛应用,通过按压的方式将容纳在容器中的产品泵送出来以供使用。

2、目前,按压泵普遍采用金属弹簧作为弹性复位装置,使得在对按压泵进行按压以泵送产品之后,按压泵可复位,以待下一次的泵送。随着相关法规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市场上出现了囊式按压泵。在囊式按压泵中,可用由热塑性弹性体(tpe)制成的弹性囊来替代原有的金属弹簧,利用弹性囊被压缩后产生的回弹力来使按压泵复位。该囊式按压泵实现了按压泵的全塑化,以能够满足对按压泵进行回收和再生循环使用的要求。

3、现有技术中的弹性囊包括由沿弹性囊的轴向重复排布的褶皱所形成的压缩部及形成于压缩部轴向两端的开口,其中,压缩部呈直筒波纹管状。直筒波纹管状的压缩部存在不容易脱模的问题:在制造过程中采用从模具上直接拔出的脱模方式,容易造成压缩部的形变,影响弹性囊的压缩、回弹和使用寿命等性能。

4、在应用过程中,发现现有的囊式按压泵还存在按压手感重及使用寿命短的问题,长时间使用后回弹复位性能不理想,容易出现容器内的产品还没使用完按压泵就出现回弹慢或者无法正常复位的情况。申请人通过研究发现,产生按压手感重的原因主要是波纹管状的压缩部受压后的应力转化为径向形变和轴向形变,导致按压力的转化效率不高;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波纹管状的压缩部采用的是多个平行节段沿轴向连接而成,受力不均匀导致长时间使用后不同部位产生弹性形变,因此缩短了使用寿命。

>5、除此之外,在应用中还发现现有的囊式按压泵还存在以下问题:首次使用或长时间不使用后再次使用时,会出现断泵问题,需要多次按压才能出产品,或者需要使用人从按压泵的底部用硬物顶一下才能恢复使用。申请人通过研究发现,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囊式按压泵的密封性不佳而导致的。

6、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按压泵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压泵及包含该按压泵的泵送容器,以解决现有弹性囊的压缩部脱模易产生形变且按压力转换效率不高,导致弹性囊使用寿命不够长等问题,及按压泵密封性不佳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按压泵,包括固定座,可相对运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上方的按压件,所述按压件具有出料通道,所述按压件和所述固定座相互配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容纳有弹性囊;

3、其中,所述弹性囊包括呈锥形螺纹管状的压缩部,形成于所述压缩部内侧的收容腔,形成于所述压缩部的上端且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上端开口,形成于所述压缩部的下端且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下端开口,所述压缩部构造有形成于所述压缩部的内表面的内螺纹结构及形成于所述压缩部的外表面的外螺纹结构,所述外螺纹结构与所述内螺纹结构相对应以构造出厚度均匀的所述压缩部,所述上端开口大于所述下端开口;

4、所述上端开口设置构造有第一通孔的阀座及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配合的上阀盖,以构造出形成于所述收容腔与所述出料通道之间的上单向阀;

5、所述固定座构造有第二通孔,所述弹性囊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端开口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配合的下阀盖,以构造出形成于所述收容腔与所述固定座的外部空间之间的下单向阀;

6、所述压缩部在压缩过程中,所述上单向阀打开,所述压缩部在回弹过程中,所述下单向阀打开。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阀盖一体连接于所述压缩部的下端,所述下阀盖的硬度小于所述上阀盖的硬度,所述上阀盖的邵氏硬度d为45-70,所述下阀盖的邵氏硬度a为20-70。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单向阀还包括定位于所述阀座的阀体,所述上阀盖通过第一连接筋一体连接于所述阀体的中心区域,所述弹性囊还包括由所述压缩部的下端向下凸设的下连接部,所述下端开口形成于所述下连接部的下端,所述下阀盖通过第二连接筋一体连接于所述下连接部的中心区域,同等压力下,所述第二连接筋产生的形变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筋产生的形变。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座设置于所述按压件与所述弹性囊之间,所述上单向阀还包括定位于所述阀座的阀体,所述上阀盖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中心区域,所述阀体压持于所述按压件与所述阀座之间,所述压缩部在压缩过程中,所述上阀盖受压向上打开,所述收容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出料通道连通。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座构造有由底部的中心区域向上凸设的第一环壁,所述按压件包括由所述按压件的顶部向下悬伸形成的第一定位环,所述出料通道构造于所述第一定位环的内侧,所述阀体压持于所述第一定位环的下端面和所述阀座的上端面之间,所述第一定位环和所述阀体的外周面贴合于所述第一环壁的内周面。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囊还包括由所述压缩部的上端向上凸设的上连接部,所述阀座定位于所述上连接部,所述按压件还包括由所述按压件的顶部向下悬伸形成的第二定位环和第一套筒,所述阀座构造有由底部的边缘向上凸设的第二环壁,所述第二环壁贴合于所述上连接部的内壁面且与所述上连接部共同嵌设于所述第二定位环和所述第一套筒之间。

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座构造有由底部向上凸设形成的第三定位环及凸台,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凸台的中心区域,所述弹性囊还包括由所述压缩部的下端向下凸设的下连接部,所述下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三定位环的内侧,所述下阀盖一体连接于所述下连接部的中心区域,所述下阀盖盖设于所述凸台的上方形成所述下单向阀,所述下单向阀打开时,所述收容腔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固定座的外部连通。

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按压件还包括由所述按压件的顶部边缘向下悬伸形成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同轴设置于所述压缩部的外周,所述第一套筒呈锥形且所述第一套筒的锥度与所述压缩部的锥度相等。

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按压件构造有与所述出料通道连通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截断结构,所述截断结构具有至少两条交叉的开缝,以使所述截断结构被分割成可开合的瓣体。

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螺纹结构和外螺纹结构为单线、双线或多线螺纹,所述内螺纹结构和所述外螺纹结构的螺牙的牙型为三角型或梯形。

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泵送容器,包括容器及上述按压泵,所述容器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形成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所述侧壁围合形成容纳内容物的储料腔,所述储料腔容纳自所述顶部开口或者所述底部开口处灌装内容物,所述按压泵嵌置于所述顶部开口,所述收容腔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储料腔连通。

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器为筒状瓶体,所述筒状瓶体采用外模与对向的两个模芯合模注塑成型,所述筒状瓶体的底部还设置活塞,所述活塞随所述储料腔内所述内容物的减少而沿所述侧壁上升。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按压泵的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压泵,包括固定座,可相对运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上方的按压件,所述按压件具有出料通道,所述按压件和所述固定座相互配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容纳有弹性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阀盖的硬度小于所述上阀盖的硬度,所述上阀盖的邵氏硬度D为45-70,所述下阀盖的邵氏硬度A为20-7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单向阀还包括定位于所述阀座的阀体,所述上阀盖通过第一连接筋一体连接于所述阀体的中心区域,所述弹性囊还包括由所述压缩部的下端向下凸设的下连接部,所述下端开口形成于所述下连接部的下端,所述下阀盖通过第二连接筋一体连接于所述下连接部的中心区域,同等压力下,所述第二连接筋产生的形变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筋产生的形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设置于所述按压件与所述弹性囊之间,所述上单向阀还包括定位于所述阀座的阀体,所述上阀盖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中心区域,所述阀体压持于所述按压件与所述阀座之间,所述压缩部在压缩过程中,所述上阀盖受压向上打开,所述收容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出料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构造有由底部的中心区域向上凸设的第一环壁,所述按压件包括由所述按压件的顶部向下悬伸形成的第一定位环,所述出料通道构造于所述第一定位环的内侧,所述阀体压持于所述第一定位环的下端面和所述阀座的上端面之间,所述第一定位环和所述阀体的外周面贴合于所述第一环壁的内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囊还包括由所述压缩部的上端向上凸设的上连接部,所述阀座定位于所述上连接部,所述按压件还包括由所述按压件的顶部向下悬伸形成的第二定位环和第一套筒,所述阀座构造有由底部的边缘向上凸设的第二环壁,所述第二环壁贴合于所述上连接部的内壁面且与所述上连接部共同嵌设于所述第二定位环和所述第一套筒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构造有由底部向上凸设形成的第三定位环及凸台,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凸台的中心区域,所述弹性囊还包括由所述压缩部的下端向下凸设的下连接部,所述下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三定位环的内侧,所述下阀盖一体连接于所述下连接部的中心区域,所述下阀盖盖设于所述凸台的上方形成所述下单向阀,所述下单向阀打开时,所述收容腔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固定座的外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还包括由所述按压件的顶部边缘向下悬伸形成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同轴设置于所述压缩部的外周,所述第一套筒呈锥形且所述第一套筒的锥度与所述压缩部的锥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构造有与所述出料通道连通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截断结构,所述截断结构具有至少两条交叉的开缝,以使所述截断结构被分割成可开合的瓣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结构和外螺纹结构为单线、双线或多线螺纹,所述内螺纹结构和所述外螺纹结构的螺牙的牙型为三角型或梯形。

11.一种泵送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及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按压泵,所述容器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形成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所述侧壁围合形成容纳内容物的储料腔,所述储料腔容纳自所述顶部开口或者所述底部开口处灌装内容物,所述按压泵嵌置于所述顶部开口,所述收容腔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储料腔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泵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为筒状瓶体,所述筒状瓶体采用外模与对向的两个模芯合模注塑成型,所述筒状瓶体的底部还设置活塞,所述活塞随所述储料腔内所述内容物的减少而沿所述侧壁上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压泵,包括固定座,可相对运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上方的按压件,所述按压件具有出料通道,所述按压件和所述固定座相互配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容纳有弹性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阀盖的硬度小于所述上阀盖的硬度,所述上阀盖的邵氏硬度d为45-70,所述下阀盖的邵氏硬度a为20-7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单向阀还包括定位于所述阀座的阀体,所述上阀盖通过第一连接筋一体连接于所述阀体的中心区域,所述弹性囊还包括由所述压缩部的下端向下凸设的下连接部,所述下端开口形成于所述下连接部的下端,所述下阀盖通过第二连接筋一体连接于所述下连接部的中心区域,同等压力下,所述第二连接筋产生的形变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筋产生的形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设置于所述按压件与所述弹性囊之间,所述上单向阀还包括定位于所述阀座的阀体,所述上阀盖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中心区域,所述阀体压持于所述按压件与所述阀座之间,所述压缩部在压缩过程中,所述上阀盖受压向上打开,所述收容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出料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构造有由底部的中心区域向上凸设的第一环壁,所述按压件包括由所述按压件的顶部向下悬伸形成的第一定位环,所述出料通道构造于所述第一定位环的内侧,所述阀体压持于所述第一定位环的下端面和所述阀座的上端面之间,所述第一定位环和所述阀体的外周面贴合于所述第一环壁的内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囊还包括由所述压缩部的上端向上凸设的上连接部,所述阀座定位于所述上连接部,所述按压件还包括由所述按压件的顶部向下悬伸形成的第二定位环和第一套筒,所述阀座构造有由底部的边缘向上凸设的第二环壁,所述第二环壁贴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龙
申请(专利权)人:三樱包装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