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0.3mm厚度以下超薄无取向电工钢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49490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1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0.3mm厚度以下超薄无取向电工钢及其生产方法,所述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Als 0.70~0.95%,Si=(1.4~1.6)*Als+2%,C+S+N≤0.0060%,P≤0.0040%,Sn 0.040~0.070%,Mn 0.2~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连铸—热轧—常化—一次冷轧—中间退火—二次冷轧—最终退火;其兼具低铁损、高磁感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所述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铁损P<subgt;1.0/400</subgt; 10~14W/kg,磁感B<subgt;5000</subgt;≥1.69T,屈服强度R<subgt;P0.2</subgt; 400~480MPa,抗拉强度R<subgt;m</subgt;为520~600MPa,延伸率A<subgt;50</subgt; 15~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取向电工钢,具体涉及一种0.3mm厚度以下超薄无取向电工钢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1、无取向电工钢,多应用于电机转子、压缩机和发电机等零部件。目前电工钢的生产均采用转炉→rh→连铸→热轧→常化→冷轧→退火的工艺路线进行生产,但是此种生产方法常用来生产一般厚度(0.5mm以上)的无取向电工钢。如果采用此工艺路线生产0.3mm厚度以下的超薄无取向电工钢,轧制过程中易出现加工硬化不利于冷轧轧制,同时轧制超薄无取向硅钢厚度的压下量太大,超出轧制工艺有益压下量75-85%的范围,会提高轧制过程中产生不利织构(111)的比例,恶化产品的电磁性能。

2、硅钢成品的厚度越薄,越能降低铁芯损耗,根据涡流损耗的计算公式,厚度减薄可以大幅降低硅钢的涡流损耗,但是与此同时磁极化强度也会逐渐变小,这样不利于电机的驱动动力的提升。如何在降低铁芯损耗的同时兼顾磁极化强度亦确保电机驱动动力,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0.3mm厚度以下超薄无取向电工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0.3mm厚度以下超薄无取向电工钢,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Als 0.70~0.95%,Si=(1.4~1.6)*Als+2%,C+S+N≤0.0060%,P≤0.0040%,Sn 0.040~0.070%,Mn 0.2~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0.3mm厚度以下超薄无取向电工钢,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晶粒尺寸为100-1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0.3mm厚度以下超薄无取向电工钢,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铁损P1.0/400 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0.3mm厚度以下超薄无取向电工钢,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als 0.70~0.95%,si=(1.4~1.6)*als+2%,c+s+n≤0.0060%,p≤0.0040%,sn 0.040~0.070%,mn 0.2~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0.3mm厚度以下超薄无取向电工钢,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晶粒尺寸为100-1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0.3mm厚度以下超薄无取向电工钢,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铁损p1.0/400 10~14w/kg,磁感b5000≥1.69t,屈服强度rp0.2 400~480mpa,抗拉强度rm为520~600mpa,延伸率a50 15~20%。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0.3mm厚度以下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连铸—热轧—常化—一次冷轧—中间退火—二次冷轧—最终退火;所述热轧、一次冷轧、二次冷轧的压下率分别为98.9~99.1%、55.0~76.0%、50.0~7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铸步骤中,铸坯等轴晶的体积百分比为45%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轧步骤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伟杨伟杰杨经富余小琴裴伟付兵黄素中廖德桥王蕊
申请(专利权)人: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