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二次注液,具体为方形铝壳锂电池用可控量二次注液机构。
技术介绍
1、方形铝壳电池需要二次注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提升电池注液量:采用二次注液的制造工艺可以提升电池的注液量,从而提升电池的循环性能。
3、适应电解液添加剂:有些低阻抗的有机成膜添加剂对于温度比较敏感,需要在低温下存储才不会变质分解。化成后进行二次注液时,成膜已经完成,二次注液的低温添加剂不能立即参与成膜,在较长时间的常温或高温状态下会存在分解失效的情况。
4、对于现有方形铝壳电池的二次注液机构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多次注液操作可能增加密封难度,导致漏液风险上升,而电解液是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从而影响其余设备的运行;2、电解液在首次和二次注液的过程中均不在同一个设备上进行的,二次注液需要将其挪移到其余注液设备上进行二次注液,但是这大大增加了劳动时间,以及增大锂电池内部气泡产生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方形铝壳锂电池用可控量二次注液机构,来解决上述
...【技术保护点】
1.方形铝壳锂电池用可控量二次注液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铝壳锂电池用可控量二次注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顶台(21),所述顶台(21)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的顶部,所述顶台(2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承装框(22),所述顶台(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台(23),所述放置台(23)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组件(24),所述放置台(23)的顶部放置有放置板(203),所述放置板(2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余液组件(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形铝壳锂电池用可控量二次注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20
...【技术特征摘要】
1.方形铝壳锂电池用可控量二次注液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铝壳锂电池用可控量二次注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顶台(21),所述顶台(21)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的顶部,所述顶台(2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承装框(22),所述顶台(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台(23),所述放置台(23)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组件(24),所述放置台(23)的顶部放置有放置板(203),所述放置板(2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余液组件(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形铝壳锂电池用可控量二次注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2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轨(26),所述横轨(26)的外侧开设有槽孔(27),所述横轨(26)的内部滑动适配有滑块(28),所述滑块(2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u形插杆(29),所述u形插杆(29)滑动适配在槽孔(27)上,所述u形插杆(29)远离滑块(28)的一端套接有u形套杆(20),所述滑块(2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延伸杆(201),所述延伸杆(201)穿插在横轨(26)的表面并延伸至外部,所述延伸杆(201)远离滑块(28)的一端套接有中心套(20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形铝壳锂电池用可控量二次注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余液组件(25)包括顶套框(251),所述顶套框(251)固定连接在放置板(203)的顶部,所述顶套框(25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板状管(252),所述板状管(25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余液接框(253),所述余液接框(25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弹性贴板(254),所述放置台(23)的内部开设有一号穿孔(255),所述顶台(21)的顶部开设有二号穿孔(256),其中顶套框(251)、一号穿孔(255)和二号穿孔(256)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形铝壳锂电池用可控量二次注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4)包括贴轨(241),所述贴轨(241)固定连接在放置台(23)的内部,所述贴轨(241)的内部滑动适配有滑动板(242),所述滑动板(242)远离贴轨(24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韧性气垫(243),所述韧性气垫(24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管,其中管远离韧性气垫(243)的一端设置有气嘴(244),所述气嘴(244)的内端固定连接有内设气垫(245),所述内设气垫(245)固定连接在放置台(23)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形铝壳锂电池用可控量二次注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韧性气垫(243)远离气嘴(24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渡嘴(247),所述过渡嘴(247)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丽军,李亚辉,郑浪,
申请(专利权)人:智泰新能源东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