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X光机逆变驱动控制电路及X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8537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1 13:04
本技术涉及X光机领域,公开了一种X光机逆变驱动控制电路及X光机,其中逆变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逆变驱动电路、SG3525控制芯片和逆变反馈电路。逆变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连接,用于将根据控制信号将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SG3525控制芯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逆变驱动电路中的两个晶体管的栅极。逆变反馈电路的输入端与X射线管电性连接,输出端与SG3525控制芯片连接,用于获取X射线管的高压电场的反馈电压,并将其转化为反馈信号传递给SG3525控制芯片。上述的逆变驱动控制电路,由于SG3525控制芯片可以直接驱动晶体管,减少外围电路的元器件数量,避免多级损耗,提高驱动效率,降低控制电路的体积与重量,便于X光机的小型化及便携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x光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x光机逆变驱动控制电路及x光机。


技术介绍

1、x射线管工作时,需要高压电场加速阴极灯丝释放出的电子,让电子以很大的速度撞击金属靶产生x射线,其中高压电场需要先将直流电压逆变成交流电压,再经过变压器升压,后通过倍压电路将电压进一步放大后提供给x射线管。

2、现有的用于生成高压电场的x光机逆变驱动控制电路,控制芯片需要先经过变压器做隔离,再经过三极管才能驱动晶体管,外围驱动电路复杂,且存在多级损耗,驱动效率较低,重量及体积较大,不便于集成化和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x光机逆变驱动控制电路,能够降低元器件数量,提高驱动效率,降低控制电路的重量和体积,有利于x光机的便携化及小型化设计。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x光机逆变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逆变驱动电路,输出端与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连接,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将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sg3525控制芯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X光机逆变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光机逆变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驱动电路包括晶体管Q2和晶体管Q7,晶体管Q2和晶体管Q7的漏极连接变压器的原边绕组,晶体管Q2和晶体管Q7的栅极分别与SG3525控制芯片的两个输出端连接,晶体管Q2和晶体管Q7的源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光机逆变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晶体管Q2的漏极还通过电阻R7和电容C8连接晶体管Q7的漏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光机逆变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晶体管Q2的源极与栅极之间连接有稳压二极管DZ1,电阻R2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x光机逆变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光机逆变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驱动电路包括晶体管q2和晶体管q7,晶体管q2和晶体管q7的漏极连接变压器的原边绕组,晶体管q2和晶体管q7的栅极分别与sg3525控制芯片的两个输出端连接,晶体管q2和晶体管q7的源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光机逆变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晶体管q2的漏极还通过电阻r7和电容c8连接晶体管q7的漏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光机逆变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晶体管q2的源极与栅极之间连接有稳压二极管dz1,电阻r28并联在稳压二极管dz1的两端,晶体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26连接sg3525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电阻r26的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光机逆变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晶体管q7的源极与栅极之间连接有稳压二极管dz2,电阻r45并联在稳压二极管dz2的两端,晶体管q7的栅极通过电阻r40连接sg3525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端,电阻r40的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光机逆变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反馈电路由运算放大器、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锐华廖华彬雒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艾珂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