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菇菌棒网格培养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7885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1 13:0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香菇菌棒网格培养架,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网格挡板;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设有三组网格挡板,所述网格挡板位于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的中部,所述网格挡板上均布有若干个香菇菌棒培养网格,所述网格挡板上均开设有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叉车插槽,所述叉车插槽的上下两侧固定有连接于网格挡板竖直端内侧的横梁,所述网格挡板的香菇菌棒培养网格处安装有托盘,该香菇菌棒网格培养架,通过设置上框架和下框架,且网格挡板等距设置于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的中部,适用于多层网格架堆叠,且稳定性更高,通过在网格挡板上开设叉车插槽,更方便叉车进行插接,且通过叉车对其移动时更稳定,保证了对菌棒移动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香菇菌棒培养,尤其涉及一种香菇菌棒网格培养架


技术介绍

1、我国是最早认识和人工栽培香菇的国家,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香菇被誉为中国“国菇”,香菇产业快速发展,香菇已成为我国种植区域最广、总产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食用菌,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和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香菇产业的转型升级,香菇生产方式正逐步由农户小作坊模式向集约化和工厂化模式发展,香菇菌棒的培养方式也由码垛培养向层架培养转变。“井”字层架培养,菌棒相互交叉堆叠,通风、见光不均匀,而网格层架培养则菌棒相互不接触,转色好,质量佳,产量高,而且有利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

2、经检索,申请号为201920144353.7的专利,公开了便于操作的香菇菌棒培养网架,该专利通过设置立柱和网格挡板,形成不与地面固定的培养网架,能满足香菇菌棒通风透气透光的生长需求,又可直接进行菌棒的上、下架操作,但是由于四角的立柱为凸出结构,不便于对多个培养网架进行堆叠操作,空间利用率小,此外,在使用叉车对其移动时,只能插接于培养网架的底部,在转移过程中稳定性差,不便于使用,基于此,提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香菇菌棒网格培养架,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网格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设有三组网格挡板,所述网格挡板等距位于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的中部,所述网格挡板上均布有若干个香菇菌棒培养网格,所述网格挡板上均开设有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叉车插槽,所述叉车插槽的上下两侧固定有连接于网格挡板竖直端内侧的横梁,所述网格挡板的香菇菌棒培养网格处安装有托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香菇菌棒网格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车插槽内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连接于每个叉车插槽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香菇菌棒网格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的中部均焊接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香菇菌棒网格培养架,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网格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设有三组网格挡板,所述网格挡板等距位于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的中部,所述网格挡板上均布有若干个香菇菌棒培养网格,所述网格挡板上均开设有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叉车插槽,所述叉车插槽的上下两侧固定有连接于网格挡板竖直端内侧的横梁,所述网格挡板的香菇菌棒培养网格处安装有托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香菇菌棒网格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车插槽内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连接于每个叉车插槽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四海李玉周峰王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金海食用菌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