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藻类真空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47756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1 12:59
本技术提供一种藻类真空分离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开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顶部通过合页转动安装有密封板,所述箱体的外侧固定有高压气泵,且高压气泵的输出端与箱体上层连通,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对藻类放置的分离组件,通过泥沙和水可以从环形框底部送出,部分藻类会掉落在底框上,不会继续下落,从而减少筛槽堵塞的可能性,通过第二电动推杆带动滑块沿环槽移动,实现环形框水平方向的摆动,从而配合自身转动,提高分离效率,通过环形框内的架杆对絮状藻类阻断,从而减少藻类的堆积,配合环形框的转动以及水平的晃动,加上高压的环境,提高对藻类的真空分离的效率,分离后的藻类纯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藻类分离,具体为一种藻类真空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1、海洋藻类是具有生物活性的高附加值天然产物,在对藻类进行加工使用时,其藻类之间存在大量的残渣以及泥沙,无法直接投入加工生产,但是在对藻类进行除杂过滤分离时发现,单次的过滤无法将泥沙与杂质分离干净,但是在多次的重复分离时,部分被分离过的杂质与泥沙重新附着在藻类上,需要重复分离,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专利cn217289555u提出一种具有除渣过滤效果的藻类分离装置,通过引流管向底座外框的内部注入清水,减速电机带动联动轴转动,联动轴在转动时带动除渣网进行转动,除渣网内部蓝藻中的杂质与泥沙在水流的冲击下与蓝藻分离,实现对于蓝藻的过滤效果,杂质与泥沙在随着水流转动的过程中逐渐下沉,杂质与泥沙进入到内置框体中,内置框体中的杂质与泥沙在防护板的引导下逐渐进入到内置框体的底部,并在防护板的压制下,防止杂质与泥沙重新上升,实现蓝藻与杂质泥沙相隔离,该装置能够在除渣的过程中,将杂质与泥沙统一收集,避免杂质与藻类重新附着。

3、上述方案的不足为:方案采用离心分离的方式将附着在藻类的泥沙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藻类真空分离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顶部开设有进料口(11),且进料口(11)顶部通过合页转动安装有密封板(12),所述箱体(1)的外侧固定有高压气泵(2),且高压气泵(2)的输出端与箱体(1)上层连通,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有对藻类放置的分离组件(4),所述分离组件(4)包括环形框(41),所述环形框(41)底部设有底框(42),且底框(42)固定在箱体(1)内壁上,所述底框(42)和环形框(41)表面上均等距开设有滤槽(410),所述环形框(41)内部等距固定有多个架杆(49),且架杆(49)相互错位固定在环形框(41)内部。>

2.根据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藻类真空分离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顶部开设有进料口(11),且进料口(11)顶部通过合页转动安装有密封板(12),所述箱体(1)的外侧固定有高压气泵(2),且高压气泵(2)的输出端与箱体(1)上层连通,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有对藻类放置的分离组件(4),所述分离组件(4)包括环形框(41),所述环形框(41)底部设有底框(42),且底框(42)固定在箱体(1)内壁上,所述底框(42)和环形框(41)表面上均等距开设有滤槽(410),所述环形框(41)内部等距固定有多个架杆(49),且架杆(49)相互错位固定在环形框(41)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藻类真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4)包括顶板(43),所述环形框(41)顶部设有顶板(43),且顶板(43)可覆盖在环形框(41)顶部,所述顶板(43)的两侧固定有第一电动推杆(44),且第一电动推杆(44)的伸长端与环形框(41)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藻类真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顶部内壁通过轴承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健杜强
申请(专利权)人:竹溪环境监测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