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流体回路和第二流体回路,所述第一流体回路用于容纳第一流体,所述第一流体回路在入口歧管与出口歧管之间延伸,所述第二流体回路用于容纳第二流体。
技术介绍
1、热泵系统日趋成为用于电动汽车的主流技术,用于高效地对车厢进行加热。热泵系统至少可以有两种工作模式,即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
2、在制冷模式期间,对车厢进行冷却。为此,从车厢吸收热量,并通过风冷式气体冷却器排到周围环境中。为了提高系统的效率,可以通过使用液冷式气体冷却器(liquidcooled gas cooler,lcgc)作为预冷器来增强制冷剂的冷却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制冷剂通过lcgc被部分冷却,随后被引导到风冷式气体冷却器以实现车辆冷却。在制热模式期间,可以使用lcgc来替代地加热冷却剂,该冷却剂又通过另一个称为加热器芯的换热器来加热车厢,从而在冷空气与热冷却剂之间交换热量。
3、目前,绝大多数汽车热泵系统使用r134a或r1234yf等合成制冷剂。然而,还有其他制冷剂提供比这些合成制冷剂高得多的制热能力。<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7)被设置为m x n矩阵,所述m x n矩阵包括m行导管(7)和n列导管(7),优选地,至少一行和至少两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7)由管形成,所述m x n矩阵的每列由n个叠置管形成,每对相邻管由翅片结构(10)隔开,所述翅片结构用于促进形成所述间隙(8)并允许所述第二流体流动。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每对相邻列由所述第二流体不可渗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换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7)被设置为m x n矩阵,所述m x n矩阵包括m行导管(7)和n列导管(7),优选地,至少一行和至少两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7)由管形成,所述m x n矩阵的每列由n个叠置管形成,每对相邻管由翅片结构(10)隔开,所述翅片结构用于促进形成所述间隙(8)并允许所述第二流体流动。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每对相邻列由所述第二流体不可渗透的板(11)隔开。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返回结构(9)包括具有至少两组开口(13)的第一元件(12),第一组开口(13a)用于与第一列所述导管(7a)互连,所述第一组导管(7a)用于允许在所述主换热结构(6)内沿第一方向(d1)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返回结构(9)还包括第二元件(14),所述第二元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流体的所述流动从所述第一组开口(13a)重定向到所述第二组开口(13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元件(14)包括多个凹槽(15),所述多个凹槽用于与所述第一组开口(13a)和所述第二组开口(13b)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6和7所述的换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12)包括设置有所述第一组开口(13a)和所述第二组开口(13b)的第一板,所述第二元件(14)包括设置有所述多个凹槽(15)的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直接邻接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主换热结构(6)的所述第二侧(b)的所述至少两个流体返回结构(9)彼此相邻设置,所述流体返回结构(9)中的一个流体返回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流体的所述流动从所述第一列导管(7a)重定向到所述第二列导管(7b),所述流体返回结构(9)中的另一个流体返回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流体的所述...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