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工程的,具体涉及一种浮船坞下水滑道结构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浮船坞运营过程,因船舶建造、修理需要由陆域进、出浮船坞,常规的船舶进浮船坞过程,仅重点考虑船舶在水域进出坞作业功能,忽略了对船舶建造、修理过程陆域码头阶段拉移进出坞用途功能提升的考虑,使得浮船坞具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功能性较差;现有的浮船坞多为固定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岸边,船舶需要进行上坞或下水操作时,往往需要大量的辅助设备,且操作步骤繁琐,时间长,影响后续的操作效率;且现有的浮船坞的滑道结构多为固定,无法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可能导致滑道无法处于水平状态,影响后续的船舶的进、出浮船坞以及后续的建。修理等工序,适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项专利技术是针对现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浮船坞下水滑道结构。
2、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使用方法。
3、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4、一种浮船坞下水滑道结构,所述浮船坞下水滑道结构设置在陆域码头的端部,所述浮船坞下水滑道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船坞下水滑道结构,所述浮船坞下水滑道结构设置在陆域码头的端部,所述浮船坞下水滑道结构用于船舶的拉移进出下水的作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船坞下水滑道结构包括牵引机构及浮船坞下水滑道机构,所述牵引机构设置在所述陆域码头上;所述浮船坞下水滑道机构包括浮船坞及设置所述浮船坞内的滑道结构;所述浮船坞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有抬船甲板组件,所述滑道结构设置在所述抬船甲板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船坞下水滑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船坞为箱体结构,所述浮船坞还设有进水系统及排水系统;所述滑道设有横向内部强档结构、横向内部水密档结构及横向内部框架结构;所述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船坞下水滑道结构,所述浮船坞下水滑道结构设置在陆域码头的端部,所述浮船坞下水滑道结构用于船舶的拉移进出下水的作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船坞下水滑道结构包括牵引机构及浮船坞下水滑道机构,所述牵引机构设置在所述陆域码头上;所述浮船坞下水滑道机构包括浮船坞及设置所述浮船坞内的滑道结构;所述浮船坞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有抬船甲板组件,所述滑道结构设置在所述抬船甲板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船坞下水滑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船坞为箱体结构,所述浮船坞还设有进水系统及排水系统;所述滑道设有横向内部强档结构、横向内部水密档结构及横向内部框架结构;所述滑道包括下水滑道面板、下水滑道腹板、下水滑道端壁、下水滑道水平隔板及下水滑道底板;所述下水滑道面板、下水滑道腹板、下水滑道底板及下水滑道端壁连接构成水密箱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船坞下水滑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滑道腹板的下脚与所述下水滑道底板焊接固定构成下脚水密结构;所述下水滑道腹板的上方与所述下水滑道面板焊接固定构成上方水密结构;所述下水滑道面板的下方与所述下水滑道腹板焊接固定构成下方水密结构;所述下水滑道底板的上方与所述下水滑道腹板焊接固定构成上方水密结构;所述下水滑道水平隔板与所述下水滑道腹板焊接固定构成水密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船坞下水滑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内部强档结构包括多块下水滑道强肋板,多块所述下水滑道强肋板的周边均分别与所述下水滑道面板、下水滑道腹板、下水滑道底板、下水滑道水平隔板焊接固定连接;所述下水滑道强肋板与所述下水滑道强肋板之间设有相等间距;所述相等间距为3-6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船坞下水滑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内部水密档结构包括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瑞民,陈锌,陈剑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