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式桨叶偏心布置卧式混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7145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1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整体式桨叶偏心布置卧式混合机,包括机架、混合筒体以及搅拌组件,混合筒体倾斜地安装在机架上,混合筒体绕自身中轴线可转动设置,混合筒体转动带动混合料翻转并从进料端向出料端滑移,搅拌组件包括中间搅拌段、第一安装段以及第二安装段,中间搅拌段用于搅拌混合筒体内的混合料,中间搅拌段的旋转轴心线和混合筒体的旋转轴心线偏心布设,且中间搅拌段的旋转轴心线位于靠近混合筒体内混合料堆积区域的一侧。本申请通过加入搅拌组件并与混合筒体协同配合,达到强制双向混合,搅拌组件采用偏心设置,对混合料堆积区进行搅拌,效率更高,混匀时间缩短。如果在同等混匀效果之下,本设备结构可以大幅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机,尤其涉及一种整体式桨叶偏心布置卧式混合机


技术介绍

1、在钢铁冶炼烧结生产工艺中,混合机是烧结厂主要设备之一,作用是将按比例配好的混合料混均、润湿、制粒,达到成分均匀、水分适中、透气性良好的要求,以保证烧结过程顺利进行。

2、目前卧式混匀设备主要为传统卧式混合机,具体如图1-2所示,传统卧式混合机的工作原理是皮带输送机直接或通过给料漏斗不断将混合料输入筒体内,在电机的驱动下,通过小齿轮带动筒体上的大齿轮旋转,筒体在驱动的作用下作旋转运动,随着圆筒转动混合料连续地被带到一定高度后,向下抛落翻滚,原理如图3所示,并沿筒体向前移动,形成螺旋状运动,从头至尾,经多次循环,完成混匀、制粒和适量加水,然后到达尾部经溜槽排出,进入下一工艺设备。

3、传统卧式混合机混合全靠筒体自转带动物料翻转,物料在向前滑移过程中得到混合,属非强迫混合,混合效率不到20%,对流强度低,混合效果差,混匀时间长。

4、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整体式桨叶偏心布置卧式混合机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缺陷。


<p>技术实现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体式桨叶偏心布置卧式混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混合筒体以及搅拌组件,所述混合筒体倾斜地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桨叶偏心布置卧式混合机,其特征在于,中间搅拌段包括第一旋转轴、多个安装在所述第一旋转轴周壁上的搅拌单元,每个所述搅拌单元均包括安装基座、搅拌桨以及铲斗,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式桨叶偏心布置卧式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斗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以及两块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以及两块所述侧板共同合围成具有开口的铲斗,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搅拌桨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式桨叶偏心布置卧式混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混合筒体以及搅拌组件,所述混合筒体倾斜地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桨叶偏心布置卧式混合机,其特征在于,中间搅拌段包括第一旋转轴、多个安装在所述第一旋转轴周壁上的搅拌单元,每个所述搅拌单元均包括安装基座、搅拌桨以及铲斗,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式桨叶偏心布置卧式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斗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以及两块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以及两块所述侧板共同合围成具有开口的铲斗,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搅拌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体式桨叶偏心布置卧式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为平直板,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搅拌桨的延伸方向所处平面之间的夹角γ≥α+55°:其中,α为所述铲斗刚好旋至所述混合筒体的旋转中心对应的位置时,所述搅拌桨的延伸方向和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体式桨叶偏心布置卧式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γ≥α+55°具体通过如下步骤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体式桨叶偏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学求任悦孙文韬刘哲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