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双压射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6941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1 1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体化双压射压铸模具,属于压铸模具技术领域,通过设置有转动块,转动块和压射管共同填充压射腔的内部空间,使得压射管的弯折处与转动块相互连接,当转动块和压射管共同安装好于尾板内时,压射管的弯折处侧壁完全与转动块和尾板内相互贴合,进而提升压射管的弯折处的侧壁结构强度,当设置于压射管内的压射组件沿着压射管的设置方向滑动时,对压射管的弯折处造成撞击,也无法使得压射管的弯折处发生形变,确保装置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铸模具,具体涉及一体化双压射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1、压铸机就是一种用于压力铸造的机器,常用于汽车零部件等的生产加工。压铸机在压力的作用下能够把熔融的金属液压射到模具中冷却成型,开模后可以得到固体金属铸件。随着压铸技术的发展,压铸机逐渐应用于一些如汽车车身一体化的压铸生产。由于需要压铸成型的零件产品的尺寸较大,压铸机在使用时一般都采用双压射系统,即压铸机包括一对压射管道,从而可以有效的降低金属液体完全填充模具型腔的行程,进而提高大型零件的成型质量。

2、例如专利申请公布号:cn116532626a的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压射系统及压铸机,其中,双压射系统包括一对压射管和一对压射组件;压射管进行弯折设置,且两个压射管分别与尾板上间隔转动连接,压射组件适于和对应的压射管的内腔进行密封滑动配合;当进行压射工作时,压射组件适于将金属液沿压射管内腔压射至尾板一侧安装的模具的型腔内;当适配不同尺寸的模具时,压射组件适于驱使压射管绕避让槽进行转动。

3、基于上述专利申请公布号的检索,结合其中的不足发现

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化双压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板和两组压射组件,所述尾板开设有两压射槽,两个所述压射槽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尾板内,两个所述压射槽与两组所述压射组件一一对应匹配,任一所述压射组件滑动设置于相对应的压射槽内;所述压射槽包括入射口、出射口和压射腔,所述入射口和所述出射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尾板两个相对的端面上,所述入射口的中心轴线和所述出射口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且相距一定的间距,所述压射腔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入射口和所述出射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双压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射腔自所述入射口至所述出射口的方向依次包括小圆环腔、递增腔和大圆环腔,所述大圆环腔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双压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板和两组压射组件,所述尾板开设有两压射槽,两个所述压射槽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尾板内,两个所述压射槽与两组所述压射组件一一对应匹配,任一所述压射组件滑动设置于相对应的压射槽内;所述压射槽包括入射口、出射口和压射腔,所述入射口和所述出射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尾板两个相对的端面上,所述入射口的中心轴线和所述出射口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且相距一定的间距,所述压射腔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入射口和所述出射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双压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射腔自所述入射口至所述出射口的方向依次包括小圆环腔、递增腔和大圆环腔,所述大圆环腔的一端与所述出射口相互连通,所述小圆环腔的一端与所述入射口相互连通且所述小圆环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入射口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自所述入射口至所述出射口的方向,所述递增腔的内径逐增,所述压射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入射口的中心轴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双压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射管包括输入管、输出管和弯折管,所述输入管与所述入射口同轴连接,所述输出管与所述出射口同轴连接,所述弯折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入管和所述输出管相互连通,所述输入管与所述弯折管的连接处处于所述递增腔内,所述输出管与所述弯折管的连接处处于所述大圆环腔内,所述压射管贴合所述压射腔的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双压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入射口至所述出射口的方向,所述递增腔依次包括同轴设置的大递增腔和小递增腔,所述大递增腔与所述弯折管的直线倾斜侧壁相贴合,所述小递增腔与所述弯折管和所述输入管之间的弯折连接处的侧壁相贴合,所述小递增腔与所述弯折管侧壁的最大水平距离为所述弯折管内径的1/5-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双压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松胡联茂陈岳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型腔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