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袋剥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46923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1 12:54
本申请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装物件的启封装置或者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垃圾袋剥离装置,包括结构框架,所述结构框架中部具有供垃圾通过的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内自上而下设置有:上导向机构,振抖机构,破袋机构,下导向机构和支撑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垃圾袋剥离装置包括对垃圾袋进行破袋的破袋机构,能够快速的将垃圾袋从底部撕开,供垃圾自然掉落;同时,还在破袋机构上方设置有对垃圾袋进行挤压和振抖的振抖机构,使得不能通过自身重力下落的垃圾在振抖作用下能够快速下落,达到破袋分离垃圾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物件的启封装置或者设备,尤其涉及垃圾袋的启封,破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垃圾袋剥离装置


技术介绍

1、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垃圾在分类储存阶段属于公众的私有品,垃圾经公众分类投放后成为公众所在小区或社区的区域性公共资源,垃圾分类搬运到垃圾集中点或转运站后成为没有排除性的公共资源。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多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等来进行分类的。生活垃圾一般在丢弃时都会通过塑料的垃圾袋进行盛装,然后再连通垃圾袋一并丢弃,因此,在对垃圾分类时必不可少的需要对垃圾袋进行破袋处理,然后将垃圾袋与内部的垃圾进行分离,以便于垃圾完全的暴露用于后续的垃圾分类。

2、为了便于垃圾分类处理,现有技术中有多种机械结构能够对垃圾袋进行破袋处理,具体参见中国专利技术申请1(c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袋剥离装置,包括结构框架(1),所述结构框架(1)中部具有供垃圾通过的中空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通道内自上而下设置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袋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抖机构(4)包括相对安装在所述结构框架(1)上的振抖单元,任一所述振抖单元均包括用于对垃圾袋施加水平挤压和竖直振抖使垃圾与垃圾袋快速分离的振抖板(45),所述振抖板(45)的两端与第二连杆(46)的一端铰接于轴K2,所述第二连杆(46)的另一端与结构框架(1)铰接;所述振抖板(45)的中部还与第一气缸(41)的第一推杆(42)自由端铰接与轴K1,所述轴K1和轴K2之间的距离H>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袋剥离装置,包括结构框架(1),所述结构框架(1)中部具有供垃圾通过的中空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通道内自上而下设置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袋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抖机构(4)包括相对安装在所述结构框架(1)上的振抖单元,任一所述振抖单元均包括用于对垃圾袋施加水平挤压和竖直振抖使垃圾与垃圾袋快速分离的振抖板(45),所述振抖板(45)的两端与第二连杆(46)的一端铰接于轴k2,所述第二连杆(46)的另一端与结构框架(1)铰接;所述振抖板(45)的中部还与第一气缸(41)的第一推杆(42)自由端铰接与轴k1,所述轴k1和轴k2之间的距离h>0,所述第一气缸(41)固定安装在结构框架(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袋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抖板(45)一长边靠近两端的位置沿宽度方向向外延伸形成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杆(46)铰接的耳板(451),所述耳板(451)与第二连杆(46)铰接于轴k2,所述振抖板(45)一长边边缘位于两个所述耳板(451)之间的位置向上或者向下卷曲形成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设置有轴k1,所述第一气缸(41)的第一推杆(42)自由端固定安装有补偿支架(43),所述补偿支架(43)的两端通过第一连杆(44)与所述轴k1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袋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袋机构(5)包括两个相对且滑动设置在所述结构框架(1)上的破袋单元,任一所述破袋单元均包括成对安装在所述结构框架(1)上的滑轨(51),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51)上的滑座(52),以及用于撕开垃圾袋的破袋本体(53),所述破袋本体(53)的两端均与所述滑座(5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破袋本体(53)之间通过第二气缸(54)驱动,所述第二气缸(54)通过伸缩驱动两个所述破袋本体(53)沿所述滑轨(51)往复开合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垃圾袋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破袋单元往复滑动方向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且180°≥β≥9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垃圾袋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54)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破袋本体(53)铰接,第二气缸(54)的另一端与第一补偿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杰李佳李尧江冯亮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国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