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跨季储能零碳供热系统及设计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46855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1 1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矿区跨季储能零碳供热系统及设计方法,包括矿井排水换热装置、矿井排水热泵机组、中深层地源热泵机组、空气源热泵、中深层地热井群、居民用户单元、矿区作业用户单元、矿井回风余热利用组件、矿区生活用户单元和储能供电单元,综合开发和利用矿区丰富的矿井排水、矿井回风、工业余热和地热能、空气能、光能的可再生能源,进行跨季储能,形成矿区多能互补零碳供热模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另一方案矿区跨季储能零碳供热系统设计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实施:计算各末端用户采暖热负荷,计算各热源供热能力,用能匹配,计算储能建设规模,计算分布式光伏建设规模,实现矿区供热化石能源零消耗、零碳排放、提升矿区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矿区跨季储能、零碳供热,涉及矿区跨季储能零碳供热系统,还涉及矿区跨季储能零碳供热系统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1、矿区生产、生活用热在矿区化石能源、电能消耗占比较大,矿区传统燃煤锅炉逐渐被燃气锅炉和电锅炉取代,但仍存在化石能源消耗较多、经济成本高、碳排放较高和电能利用效率低等问题。

2、因此,基于热泵技术和储能技术,综合开发和利用矿区丰富的矿井排水、矿井回风等工业余热和地热能、空气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跨季储能,形成矿区多能互补零碳供热模式,不仅能够充分开发利用矿区本身潜在能源,满足矿区多场景用热需求,而且实现矿区供热化石能源零消耗、零碳排放、提升矿区整体能源利用效率,畅通建设零碳矿区关键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矿区跨季储能零碳供热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矿区供热化石能源消耗较多、碳排放较高和电能利用效率低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矿区跨季储能零碳供热系统设计方法,具有充分利用矿区内多种形式能源,配备储能系统,实现矿区供热零碳排放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矿区跨季储能零碳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矿井排水换热装置(1),所述矿井排水换热装置(1)的输出端一支连接有矿井排水热泵机组(2)的输入端,所述矿井排水换热装置(1)的输出端另一支连接有中深层地源热泵机组(4)的输入端,所述中深层地源热泵机组(4)的输入端还连接有中深层地热井群(3)的输出端,所述矿井排水热泵机组(2)的输出端连接有居民用户单元(6)的输入端,所述矿井排水热泵机组(2)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矿区作业用户单元(7)的输入端,所述矿区作业用户单元(7)还连接有矿井回风余热利用组件(9)的输出端,所述中深层地源热泵机组(4)的输出端连接有矿区生活用户单元(8)的输入端,所述矿区...

【技术特征摘要】

1.矿区跨季储能零碳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矿井排水换热装置(1),所述矿井排水换热装置(1)的输出端一支连接有矿井排水热泵机组(2)的输入端,所述矿井排水换热装置(1)的输出端另一支连接有中深层地源热泵机组(4)的输入端,所述中深层地源热泵机组(4)的输入端还连接有中深层地热井群(3)的输出端,所述矿井排水热泵机组(2)的输出端连接有居民用户单元(6)的输入端,所述矿井排水热泵机组(2)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矿区作业用户单元(7)的输入端,所述矿区作业用户单元(7)还连接有矿井回风余热利用组件(9)的输出端,所述中深层地源热泵机组(4)的输出端连接有矿区生活用户单元(8)的输入端,所述矿区生活用户单元(8)还连接有储能供电单元(10),所述矿区生活用户单元(8)连接有空气源热泵(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区跨季储能零碳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矿区作业用户单元(7)包括工业及辅助设施建筑(701)和矿井井筒(702),所述工业及辅助设施建筑(701)的输入端和矿井井筒(702)的输入端通过管路与矿井排水热泵机组(2)输出端连接,所述工业及辅助设施建筑(701)和矿井井筒(702)通过管道与矿井回风余热利用组件(9)连接,所述矿井回风余热利用组件(9)包括矿井回风取热装置(902)和矿井回风热泵机组(901),所述矿井回风热泵机组(901)通过管道与工业及辅助设施建筑(701)和矿井井筒(70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区跨季储能零碳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矿区生活用户单元(8)包括行政公共建筑(801)和矿区生活热水制备装置(802),所述行政公共建筑(801)的输入端和矿区生活热水制备装置(802)的输入端与中深层地源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伟刘琪苏伟冯绪王龙飞张瑞瑛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