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冷却领域。
技术介绍
1、在液冷系统中,在发热部件的内部设置冷却流道,液体流过该冷却流道的过程中带走热量,从而达到高效主动散热的作用;
2、液冷流道内的冷却液沿长度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会持续吸热并带走发热部件的热量,冷却液在液冷流道中流动过程中热量逐渐累积,从而使液冷流道内的冷却液的温度沿自身的流道路径呈逐渐显著升高的特性,由于冷却液的温度越高,自身吸收热量的效率越差,进而造成了液冷流道的吸热效率均沿流道路径方向逐渐线性递减,最终造成液冷流道存在流道方向上下吸热效率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抑制沿流道方向吸热率逐渐衰减的电机液冷系统,提高流道路径吸热均匀性的问题。
2、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能抑制沿流道方向吸热率逐渐衰减的电机液冷系统,包括柱筒状电机定子线圈外壳,筒状电机壳体的外壁呈圆周阵列一体化设置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若干自然散热筋条;柱筒状电机定子线圈外壳的内壁固定定子线圈单元;
3、柱筒状电机定子线圈外壳的壳体内部呈圆周阵列分布有若干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液冷流道;
4、每一条自然散热筋条均对应柱筒状电机定子线圈外壳内的一条液冷流道,自然散热筋条内沿长度方向延伸有热平衡流道,各热平衡流道的上端与所对应液冷流道的上端通过柱筒状电机定子线圈外壳上端的连通孔连通。
5、进一步的,各液冷流道靠近热平衡流道的一侧沿长度方向等距阵列
6、进一步的,每一个热平衡流道中的圆弧状热平衡换热管均对应一个液冷流道中的凸块;液冷流道在若干凸块占位下,使液冷流道内形成若干局部狭窄通道。
7、进一步的,各凸块的上端设置有朝上的热平衡进液口,凸块的侧部设置有垂直连通局部狭窄通道a的热平衡出液口;各圆弧状热平衡换热管内为热平衡圆弧换热通道,各热平衡圆弧换热通道的顺时针端连通于所对应凸块上的热平衡出液口,各热平衡圆弧换热通道的逆时针端连通于所对应凸块的热平衡进液口。
8、进一步的,各圆弧状热平衡换热管的外壁一体化设置有若干换热翅片。
9、进一步的,液冷流道中向下流动的液体会持续向下迎面冲击各热平衡进液口,从而使各热平衡圆弧换热通道的逆时针端持续形成正向液压冲力;
10、液冷流道中向下流动的液体在经过相对狭窄的各局部狭窄通道时,呈现相对的高流速特征,使各热平衡圆弧换热通道的顺时针端持续形成相对的低压环境;
11、液压差的作用下,液冷流道中的冷却液向下流动的过程中,一部分冷却液会从各热平衡进液口源源不断的流入各热平衡圆弧换热通道中,流进各热平衡圆弧换热通道的冷却液最终沿顺时针方向从各热平衡出液口返回到液冷流道的各局部狭窄通道中。
12、进一步的,柱筒状电机定子线圈外壳的下端设置有环状集液箱,环状集液箱外周一体化设置有环状分流箱;环状集液箱和环状分流箱内分别为环状积液仓和环状分流仓;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各液冷流道下端均连通环状积液仓,各热平衡流道下端均连通环状分流仓。
13、进一步的,还包括冷液导入管和热液导出管;冷液导入管的出液端连通环状分流仓,热液导出管的进液端连通环状积液仓。
14、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的液冷流道中的冷却液从上自下逐次经过从上自下分布的各局部狭窄通道的过程中因热交换而受到的降温强度逐次升高,这与原本液冷流道内的冷却液的温度呈从上自下呈逐渐显著升高的特性相互对冲,从而达到抑制液冷流道内的冷却液的温度沿流道方向逐渐升高的趋势的目的,进而有效抑制了液冷流道的吸热效率均沿流道路径方向逐渐线性递减的问题,提高了任意一条液冷流道在流道方向上吸热均匀性,避免上下散热不均匀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抑制沿流道方向吸热率逐渐衰减的电机液冷系统,包括柱筒状电机定子线圈外壳(1),所述筒状电机壳体(1)的外壁呈圆周阵列一体化设置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若干自然散热筋条(2);所述柱筒状电机定子线圈外壳(1)的内壁固定定子线圈单元(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抑制沿流道方向吸热率逐渐衰减的电机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液冷流道(13)靠近热平衡流道(11)的一侧沿长度方向等距阵列分布有若干凸块(10.1);所述热平衡流道(11)靠近液冷流道(13)的一侧沿长度方向等距阵列分布有若干圆弧状热平衡换热管(10),各圆弧状热平衡换热管(10)浸泡在热平衡流道(11)内的液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抑制沿流道方向吸热率逐渐衰减的电机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热平衡流道(11)中的圆弧状热平衡换热管(10)均对应一个液冷流道(13)中的凸块(10.1);液冷流道(13)在若干所述凸块(10.1)占位下,使液冷流道(13)内形成若干局部狭窄通道(13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抑制沿流道方向吸热率逐渐衰减的电机液冷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能抑制沿流道方向吸热率逐渐衰减的电机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圆弧状热平衡换热管(10)的外壁一体化设置有若干换热翅片(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能抑制沿流道方向吸热率逐渐衰减的电机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液冷流道(13)中向下流动的液体会持续向下迎面冲击各热平衡进液口(21),从而使各热平衡圆弧换热通道(30)的逆时针端持续形成正向液压冲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抑制沿流道方向吸热率逐渐衰减的电机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筒状电机定子线圈外壳(1)的下端设置有环状集液箱(6),所述环状集液箱(6)外周一体化设置有环状分流箱(3);环状集液箱(6)和环状分流箱(3)内分别为环状积液仓(14)和环状分流仓(15);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各液冷流道(13)下端均连通环状积液仓(14),各所述热平衡流道(11)下端均连通环状分流仓(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能抑制沿流道方向吸热率逐渐衰减的电机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液导入管(4)和热液导出管(5);所述冷液导入管(4)的出液端连通环状分流仓(15),热液导出管(5)的进液端连通环状积液仓(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抑制沿流道方向吸热率逐渐衰减的电机液冷系统,包括柱筒状电机定子线圈外壳(1),所述筒状电机壳体(1)的外壁呈圆周阵列一体化设置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若干自然散热筋条(2);所述柱筒状电机定子线圈外壳(1)的内壁固定定子线圈单元(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抑制沿流道方向吸热率逐渐衰减的电机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液冷流道(13)靠近热平衡流道(11)的一侧沿长度方向等距阵列分布有若干凸块(10.1);所述热平衡流道(11)靠近液冷流道(13)的一侧沿长度方向等距阵列分布有若干圆弧状热平衡换热管(10),各圆弧状热平衡换热管(10)浸泡在热平衡流道(11)内的液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抑制沿流道方向吸热率逐渐衰减的电机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热平衡流道(11)中的圆弧状热平衡换热管(10)均对应一个液冷流道(13)中的凸块(10.1);液冷流道(13)在若干所述凸块(10.1)占位下,使液冷流道(13)内形成若干局部狭窄通道(13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抑制沿流道方向吸热率逐渐衰减的电机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凸块(10.1)的上端设置有朝上的热平衡进液口(21),所述凸块(10.1)的侧部设置有垂直连通局部狭窄通道(13a)的热平衡出液口(22);各所述圆弧状热平衡换热管(10)内为热平衡圆弧换热通道(30),各所述热平衡圆弧换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跃,王小龙,魏仲轩,鲁德成,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