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红托竹荪食用菌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46736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1 12:53
本技术属于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用于红托竹荪食用菌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培养箱的左右内侧壁均螺接有导轨,导轨与托盘装置滑动连接,托盘装置包括托盘主体,托盘主体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贯穿有第一通槽,托盘主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透气支架,透气支架的顶板上上下贯通有第二通槽,透气支架的上方设有基质放置盘,基质放置盘的底部贯通并卡接有承托网,培养箱的内部设有给液管组,培养箱的顶部安装有通风扇,培养箱的后侧设有通风通道,通风通道的顶板和底板上均安装有半导体温度调节装置,本装置可提升各层托盘主体之间的空气流通的顺畅性,并使基质上下两侧均可与空气接触,提升透气性,极大改善了培养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培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红托竹荪食用菌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1、红托竹荪是鬼笔菌科、竹荪属真菌子实体的菌盖钟形,顶端具穿孔,四周有肉格,表面橄榄绿色恶臭的孢体,是一种可食用菌,红托竹荪食用菌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在培养环境中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目前在实验改良项目中,多使用培养箱对其进行培养,通常在培养箱中滑动安装数个可抽拉的托盘对菌种和基质进行摊放,但由于各层托盘与培养箱内壁之间空隙较小,且基质仅有顶层能与培养箱内部空气之间接触,因此各层托盘之间,空气流动性差,基质透气性差,培养环境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红托竹荪食用菌培养装置,可提升各层托盘主体之间的空气流通的顺畅性,并使基质上下两侧均可与空气接触,提升透气性,并可使基质中多余的水分流向下层,极大改善了培养环境,在打开补光灯进行补光时,也可起到使灯光覆盖更好的作用。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红托竹荪食用菌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的前侧铰接有箱门,所述培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红托竹荪食用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1),所述培养箱(1)的前侧铰接有箱门(2),所述培养箱(1)的左右内侧壁均螺接有导轨(3),所述导轨(3)与托盘装置滑动连接,所述托盘装置包括托盘主体(4),所述托盘主体(4)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导条(5),所述导条(5)与导轨(3)滑动连接,所述托盘主体(4)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贯穿有第一通槽(6),所述托盘主体(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透气支架(7),所述透气支架(7)的顶板上上下贯通有第二通槽(8),所述透气支架(7)的上方设有基质放置盘(9),所述基质放置盘(9)的底部贯通并卡接有承托网(10),所述培养箱(1)的内部安装有温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红托竹荪食用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1),所述培养箱(1)的前侧铰接有箱门(2),所述培养箱(1)的左右内侧壁均螺接有导轨(3),所述导轨(3)与托盘装置滑动连接,所述托盘装置包括托盘主体(4),所述托盘主体(4)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导条(5),所述导条(5)与导轨(3)滑动连接,所述托盘主体(4)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贯穿有第一通槽(6),所述托盘主体(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透气支架(7),所述透气支架(7)的顶板上上下贯通有第二通槽(8),所述透气支架(7)的上方设有基质放置盘(9),所述基质放置盘(9)的底部贯通并卡接有承托网(10),所述培养箱(1)的内部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11),所述培养箱(1)的内部设有给液管组,所述培养箱(1)的顶部安装有通风扇(13),所述培养箱(1)的后侧设有通风通道(14),所述通风通道(14)的顶板和底板上均安装有半导体温度调节装置(15),所述通风通道(14)的后端贯穿设有通风条形孔(16),所述培养箱(1)的背面安装有供液箱(17),所述培养箱(1)的内侧壁安装有补光灯(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红托竹荪食用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2)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谢伦斌唐蜜姚建谢东李翠文罗勇伍光芬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光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