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换热器。
技术介绍
1、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列管式换热器是化工及酒精生产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换热器。它主要由壳体、管板、换热管、封头、折流挡板等组成。在进行换热时,一种流体由封头的连结管处进入,在管流动,从封头另一端的出口管流出,这称之管程;另一种流体由壳体的接管进入,从壳体上的另一接管处流出,这称为壳程。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比较简单、紧凑、造价便宜,但管外不能机械清洗。此种换热器管束连接在管板上,管板分别焊在外壳两端,并在其上连接有顶盖,顶盖和壳体装有流体进出口接管。通常在管外装置一系列垂直于管束的挡板。同时管子和管板与外壳的连接都是刚性的,而管内管外是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因此,当管壁与壳壁温差较大时,由于两者的热膨胀不同,产生了很大的温差应力,以至管子扭弯或使管子从管板上松脱,甚至毁坏换热器。温差应力和工作压力共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换热外壳(100)和同轴固定于换热外壳(100)内部的换热内壳(200),所述换热外壳(100)顶部固定连通有外进料口(120),所述换热外壳(100)底部固定连通有外出料口(130);所述换热内壳(200)顶部固定连通有穿过换热外壳(100)顶端的内进料口(220),所述换热内壳(200)底部固定连通有穿过换热外壳(100)底端的内出料口(23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外壳(100)与换热内壳(200)之间形成外腔(110),所述换热内壳(200)内部形成内腔(210);所述外腔(110)中固定有多个环板(300),多个所述环板(300)均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换热外壳(100)和同轴固定于换热外壳(100)内部的换热内壳(200),所述换热外壳(100)顶部固定连通有外进料口(120),所述换热外壳(100)底部固定连通有外出料口(130);所述换热内壳(200)顶部固定连通有穿过换热外壳(100)顶端的内进料口(220),所述换热内壳(200)底部固定连通有穿过换热外壳(100)底端的内出料口(23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外壳(100)与换热内壳(200)之间形成外腔(110),所述换热内壳(200)内部形成内腔(210);所述外腔(110)中固定有多个环板(300),多个所述环板(300)均为同轴设置于换热内壳(200)外部的环形板,多个所述环板(300)沿换热内壳(200)轴向均布;多个所述环板(300)将外腔(110)竖向分隔为多个独立空间;所述换热内壳(200)内部固定连通有多个塔管组件,所述塔管组件沿换热内壳(200)轴向均布,每个所述塔管组件包括多个换热管体(240),多个所述换热管体(240)沿换热内壳(200)一圈的圆周方向均布;所述换热外壳(100)一侧开设有竖向的开口,开口处密封有侧盖(400);所述塔管组件的数量与环板(300)的数量相等,每个塔管组件与环板(300)的位置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体(240)整体为u形,换热管体(240)的u形两端分别固定于换热内壳(200)内侧壁,并连通至外腔(110)内;所述换热管体(240)包括进液端、出液端和弯部,所述弯部靠近换热内壳(200)轴心,每个所述换热管体(240)的弯部与对应的环板(300)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每个所述换热管体(240)的进液端连通至其对应位置环板(300)上方的腔体内,每个所述换热管体(240)的出液端连通至其对应位置环板(300)下方的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塔管组件包括至少四个换热管体(24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板(300)的环形内圈位置高度低于环形外圈的位置高度,环板(300)整体沿径向由外向内倾斜,使环板(300)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板(300)的上端面与对应位置换热管体(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路平,梁跃,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壹套节能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