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多层纳米纤维敷料,制备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6061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1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多层纳米纤维敷料,制备及其应用。所述多层纳米纤维敷料至少包含三层不同功能的纳米纤维堆叠成的层状结构,其层状结构的最外层为抗菌层,中间层为抗氧化层,最内层为皮肤接触层;其中,所述抗菌层由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抗菌剂组成;所述抗氧化层由抗氧化剂、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偏二氟乙烯组成;所述皮肤接触层由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偏二氟乙烯组成;所述抗菌层、抗氧化层、皮肤接触层是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将三层具有不同功能的纳米纤维相互叠加,使其不仅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抗氧化活性,还能够在不引入金属离子和抗生素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生物伤口敷料领域,具体包含一种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多层纳米纤维敷料,制备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由静电纺丝技术所制备的纳米纤维拥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和特征,微米级别的极细纤维能够为纳米纤维膜提供极高的比表面积和极高的孔隙率,从而为伤口提供了足够的气体交换率并能够阻挡细菌的侵入,同时,纳米纤维敷料也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在伤口敷料领域拥有独特的应用优势。另外,静电纺丝所制备的纳米纤维是一种极为优秀的药物载体,能够负载的药物种类极为丰富,且药物封包率高。但是,传统的单层纳米纤维若负载不同的药物,会造成不同种类的药物之间相互干扰,另外,单层纳米纤维在实现药效可控发挥方面显得无能为力。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多层纳米纤维能够实现多种药物在同一纳米纤维中的负载,并且多层纳米纤维更为多样的结构和组成,为药物的有序释放和药效的可控发挥开辟了道路。

2、因此,开发一种具有多层结构、药物成分释放可控的多功能纳米纤维敷料,对于拓宽纳米纤维敷料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多层纳米纤维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纳米纤维敷料至少包含三层不同功能的纳米纤维堆叠成的层状结构,其层状结构的最外层为抗菌层,中间层为抗氧化层,最内层为皮肤接触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纳米纤维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包括PVP-K90,PVP-K60或PVP-K30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纳米纤维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层中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偏二氟乙烯的质量比为1-6:1-3;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纳米纤维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多层纳米纤维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纳米纤维敷料至少包含三层不同功能的纳米纤维堆叠成的层状结构,其层状结构的最外层为抗菌层,中间层为抗氧化层,最内层为皮肤接触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纳米纤维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包括pvp-k90,pvp-k60或pvp-k30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纳米纤维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层中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偏二氟乙烯的质量比为1-6:1-3;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纳米纤维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丙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比为1-6:1-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丙酮和n,n-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燕川左志杰陈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